南康区唐江镇白石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红在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杨晓明 摄
“多维度”服务
如何提高群众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阵地?这是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康区唐江镇白石村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做深做实,让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文明之风吹进百姓生活中。
70岁的“五保户”刘通远,以前经常酗酒,二胡手艺也随之荒废。后来,他加入实践站文艺队伍。如今,每逢村里有表演,都能看到刘通远拉二胡的身影,其精神面貌完全焕然一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赣州市委将文明实践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社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指导基层阵地开展活动。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赣州各地实践站开展“课堂式、文艺式、谈话式”等宣讲活动6200余场。
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赣州市成立服务巡回指导组和15支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市级优质资源下沉,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
在站点选址、功能设置、菜单制定等全过程坚持“三问于民”,面向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妇女、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全人群、全时段、全方位”服务。
市县两级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运用采茶戏、山歌、快板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涌现安远“屋场夜话”、兴国“山歌宣讲”、寻乌“百姓名嘴”、瑞金“红色小导游”等特色宣讲品牌。
围绕学习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赣州利用人口普查、“宪法宣传周”等契机,组织法律志愿者上门入户“以案释法”,深受群众欢迎。
“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2020年全市送戏下乡1132场,送电影下乡5.5万场,培训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和村级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
依托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赣州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快闪”、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培育主流价值,倡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