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珍宝”
泥瓦方印和砚台
海瑞是清官,没有给后人留下金银珠宝,但现代研究海瑞的史学家们还是从史书记载中找到了他的传世“珍宝”。这两件“珍宝”真实地反映了海瑞为官清廉的程度。
据《琼山县志·卷二十八·杂志·二遗书》中记载,海瑞有两件遗物已经失传,其中一件为瓦印一方,另一件为海瑞书写使用过的砚台,取名“介友砚”。这两件珍贵的海瑞遗物,在清朝时已不知所踪。“期待研究海瑞的史学专家们会按照史料记载复制展出,让后人得以了解。”陈涛说。
关于海瑞的印,《琼山县志》卷二十八云:“忠介公有瓦印一方,官留都时所贻,后为浙人所获。”海瑞之印的形制和印文,近代周作人在《论海瑞印文》中有记:海介公印,以泥为之,略煅以火,文曰司风化之官。观之觉忠介严气正性,肃然于前。“司”为行政组织管理的名称,有管理、掌管、主持的含义。“风化”的意思就是风俗教化。海瑞从步入仕途起,就教化社会风俗,清正廉明,率先垂范。海瑞身居明朝二品高官,却不用金石刻印,而用泥瓦做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印章中,这确实是极为罕见的,定有非凡的文物价值。
提到海瑞的砚,《琼山县志·卷十八·杂志》记载中提到,忠介公有印,又有砚。海瑞的这一方砚,后被张岳崧的好友莫书农所得。“既得海刚峰先生砚池而涤之,其质苍黝精坚,刚峰先生之耿持正直也。于是乃名琴曰韵友,砚曰介友。将轩于罗浮山之观源书房,风雨涤荡,烟云供养,其晨夕焉。”但此后,该砚就下落不明,成为海瑞文物中难觅的珍宝。
所幸的是,修缮及改扩建后的海瑞陈列室里,彩色挂图配着文字说明,用“声、光、电”的展示手段及明代背景文物的衬托,描绘了海瑞一生的业绩,多少弥补了清官海瑞留下文物太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