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墓园内的扬廉轩。记者苏弼坤 摄
诗人海瑞
其诗作25题27首存世
镶嵌在海瑞公祠的南北墙壁上的四块石碑,均是海瑞手书唐代诗人戴叔伦、唐代诗人权德舆、唐代诗人温庭筠,以及唐代诗人马戴的诗作。
为何唐代诗人受到海瑞的青睐?除了唐朝是我国古代诗作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外,或许与之有着共鸣的人生经历也是一个原因。
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该碑首无题名,竖行草书,无标点符号。碑高1.35米,宽0.48米。戴叔伦,唐代金壇人,字幼公。曾任抚州刺史,累官至容管经略使,尤以文章著名。经过海瑞的妙笔生花,诗与字巧妙结合,珠联璧合,价值大增,被人评价为:“笔力雄劲,结体奇崛,可谓健如振鹘,大若腾龙,为相传海瑞墨迹中特别见出气象笔力者,即便不是海瑞真迹,亦具极高鉴赏价值。据云,此碑原藏于琼州府城西北隅的下田村海公祠右壁,抗日战争期间碑刻被毁,解放后鸠工重刻。”
权德舆的《送孔证士》,该碑与《除夜宿石头驿》诗碑,大小形制均相同,草书,亦无题名。权德舆,唐代人,字载之。幼丧父,哭踊如成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德宗闻其才,召为左补阙。宪宗时累官礼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刑部,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公。史书评价他:综贯经术,老不废书,其文雅正赡缛。
温庭筠的《早秋山居》,该碑高1.35米,宽0.48米。碑额无题名,无标点符号,草书,竖行。温庭筠,唐代人,本名岐,字飞卿,少敏悟,工为词章,与李商隐齐名。文思神速,数举进士不中,大中末授万山尉。不得志,去归江东,废弃终身。有《金荃集》《汉南真稿》等传世。
马戴的《过野叟居》,该碑与《早秋山居》诗碑的形制、大小相同。马戴,唐代人,字虞臣。会昌年间中进士第。晚年为太学博士,尤以诗著名,有诗集传世。
古时候,大凡高官名人,其书法诗作也都见长,这与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渠道,文章内容和毛笔字的好坏,都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古代的多数官员同时又是书法家和诗人。如唐朝时曾出现以诗取士的现象。海瑞能否够得上书法大家,虽有争议,但说他是诗人并不为过,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海瑞集》中,就收录海瑞诗作25题27首。
海瑞书写的对联极其罕见,目前仅有一贴刻于石碑上,其他的散存于各种文献中。
海瑞一生将“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作为自己的追求。在郭克辉主编的《琼山县文物志》中,海瑞的这副对联是与“寿”字碑刻在一起,右边竖行刻“干国家事”,左边写“读圣贤书”,署“海瑞书”。而海瑞陈列室内的这通碑是单独一碑,不知哪个更接近事实。该碑高0.84米,宽0.53米,竖立在海瑞公祠内南墙从东至西第二块。
海瑞的另一副对联极其工整对仗,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可称上乘之作,以飨读者:清泉云白开松径,雪寒林森未逢春。
海瑞创作的诗篇,不仅可以展现出海瑞的诗文水平,还可以展现他的书法艺术风采。海瑞的诗除收录于《海瑞集》以外,近年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中,提到:“明代海瑞有一首《海珠寺》诗,写的则是海珠石的景色。”《海珠寺》诗被称为海瑞的一首佚诗,诗文为:南海骊龙不爱珠,水心擎出夜明孤。云流上下天浮动,月浸空蒙地有无。两岸交花摇彩槛,千艘横渚散飞凫。即看佛宝连金界,全胜仙人弄玉壶。
这首诗细细品味,也不失为造诣较高的诗篇。
另外一首海瑞手书唐代诗人刘长卿《经漂母墓》诗,诗碑高1.43米,宽0.56米。草书,竖行,无标点符号,也无碑额题名,末署“刚峰海瑞”,全文为: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苹行客荐,山林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