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冒充公检法诈骗为例,套路是:诈骗分子自称是公安民警、检察官或法官,告诉受害人涉嫌贩毒、走私、洗钱、诈骗、身份被冒用等犯罪,事情非常严重,马上要面临被“拘留”“通缉”等,给受害人制造强烈的恐惧感,以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诱骗受害人进入他们的圈套。
基于电诈犯罪中“心理控制术”的作用,谢玲和她的反诈研究团队的同事们正在研究、探索警方预警的反洗脑话术,希望在更多的维度层面,为每时每刻都在与诈骗分子抢夺时间的预警劝阻工作提供支援。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反诈研究团队成员 谢玲:电信网络诈骗的“心理控制”介入了人性的弱点和被害的特性,不是说诈骗团伙中出现了一些能够操纵被害人心理的“控制高手”,而是有的潜在被害人容易接受“暗示”,他的欲望和想法容易被激惹。
诈骗之术古已有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常见的侵财类犯罪形式之一。明万历年间,张应俞编写的《新刻江湖杜骗术》中记载的“冒官行骗”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雏形。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反诈研究团队成员 谢玲:在人工智能时代,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虚实交互时,必须要守住自己的自主意识,不要被虚假信息源所拼凑的假想情境所操控,要始终保持与现实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