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之际,部分团伙成员回乡过年,南充警方把握时机,奔赴贵州、广东、福建三地,抓获第一批犯罪嫌疑人,并以此为突破口,抓到了办案契机。
在这些归案的嫌疑人中,绝大部分来自贵州铜仁,他们年纪二十出头,大多初中文化,曾在国内以打工为生,与那些缅北逃离者不同,这些嫌疑人的心态呈现出了不同的侧面。
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分局 刑侦大队火车站刑警队副队长 赵海:他们愿意跟着所谓的同学、老乡出去一搏,能够挣大钱、挣快钱。
小方(化名)前往缅北时,刚刚23岁。初中辍学后,他四处打工,18岁又回到老家,跟着父母做买卖水果的小生意。
初到缅北,小方看到了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与那些缅北逃离者的悲惨经历不同,小方在诈骗窝点混得如鱼得水,甚至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就感。
犯罪嫌疑人 小方:主管看我比较认真,比较爱学习,就提升当小组长。因为我喜欢和别人探讨,比如说不懂的东西我喜欢问人。虽然说比较笨,但是我比较喜欢爱学习,因为我有一点,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话,我会比较用心。
据警方介绍,这样心态的犯罪嫌疑人在缅北更为普遍,与从事体力劳动相比,他们更享受这样轻松又赚快钱的“工作”。在诈骗的流水线上,他们分工合作,甚至认为打打电话、聊聊天、诱导受害人投资不算犯罪,即便被抓了,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很强烈的负罪感。
作为犯罪团伙中的小组长,小方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但在他的心里,根本不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有多么严重。
法律意识淡薄与否并非主要原因,据警方了解,缅北诈骗窝点营造了所谓的“企业文化”,鼓励这些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轻人加倍骗钱,形成了畸形的激励效果。
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分局 刑侦大队火车站刑警队副队长 赵海:骗了30万、50万,公司就会把这个人请到台上去讲经验,公司还会给他们奖励,除了相应10%、20%的提成之外,还给他们奖励苹果手机。每天他们上班之前都会喊口号,很上口,也带劲。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反感,知道这是骗人了,有一些抗拒的心理。但随着他在里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心理就会变淡,还是会去做这个事情。
令南充警方担忧的是,本案中,尚有百余名嫌疑人活跃在缅北,他们只要稍加改头换面,就可重起炉灶,再次实施犯罪,即便缅北危险重重。
这些年轻的诈骗嫌疑人面目模糊,他们的行为后果却是国内日益高发的电诈泛滥。公安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国共破获电诈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