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养老”模式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为了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近两年,住建部等部门除了鼓励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还不断推行“物业+养老”的模式。
再过几天,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新装的两部电梯就要投入使用了,这两部电梯由政府投资建设,居民不用集资,每次上下,可以选择单次付费,也可以选择包月使用。这一下子,让这两个单元的老人们感到分外高兴。
北京市民 李钰章:我们这个单元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将近10位,装了电梯以后,生活的品质改善了、提高了,所以我们真是非常的高兴。

劲松北社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如今居民中近4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加装电梯,其实只是这个老小区的物业做的一件事。从去年开始,社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从社会上引入了物业公司,开始试点“物业+养老”的新模式,头一件事,就是给有需要的老年人家里安装各种紧急呼叫器、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备。
北京市民 王金霞:上卫生间里起来蹲下,起的时候缓慢,得有个扶手,我们社区和物业为我们都想到了也做到了。你像我家里就给我安了一键呼,我在卫生间里头特别方便,我真的如果有事了一拉,对方就知道了。
不仅如此,入住的这家物业,还为小区所有老人梳理了一张为老服务清单,包括老年餐、理发、电器清洗、保洁、助浴等,可以基本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只要老人们有需求,可随时联系自己的物业联系人,由其负责对接第三方机构,由此实现第一时间就近服务响应。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有机更新项目运营负责人 吴杨洋:我们物业经常会跟居民联系打电话,包括一些入户问询的形式,关注老年人有哪些为老方面的需求,包括买药、送餐以及一些入户的卫生的清理。
北京市民 王金霞:有事的话,他们都知道哪个门哪个号有了问题了,及时地帮助解决,所以在这一方面都特别好。
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劲松北社区新引入的物业除了加大对老年居民的服务力度之外,还借助小区环境的改善,将一些老旧场地改造成为便民设施和老年人活动空间。在小区活动室记者看到,这里定期会举行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和各类兴趣班,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