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不朽的《红色娘子军》,永远绽放的“琼花”

2021-06-25 09:40

初心不改

2010年3月,时年100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讲解娘子军战斗历史时,被游客问起党费缴纳情况,才知道自己一直没有入党。“外婆一直以为自己跟着共产党一辈子闹革命,理所当然就是共产党员。”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回忆说,当明白自己还不是一名党员时,她非常难过。

同年6月,王运梅让马世菊代笔,向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2年7月,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完入党誓词,如愿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创下党史上年纪最大新党员的纪录。

一年后,王运梅在岭下村家中平静去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王运梅生前曾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直到最后一口气。”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红色娘子军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她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一直激励着后人。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与传承中,1969年8月1日,由99名农村女青年组成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在当年娘子军成立的旧址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支配备真枪实弹的基干民兵连。

红色娘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后人,海南省革命史研究会会员庞启江介绍,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后,成为阳江镇乃至琼海市水利建设、农田大整治、科技兴农、抗风救灾以及治安维稳等工作的突击队、爆破队和宣传队。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东海围海造田工程、合水水库大建设、烟园通天渡槽项目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中,处处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

精神永存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以100岁高龄在琼海家乡逝世。海南岛上红色娘子军的英雄传奇从此成为永远的回忆。但以娘子军历史史实为素材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却在舞台上经久不衰。自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这部“看家戏”走过半个多世纪,经历6代舞者,国内外演出5000多场,至今仍非常受观众追捧。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流传不衰,主要是娘子军‘坚持信念、敢为人先、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涵,感染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庞启江说。

作为《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配歌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如今已成为海南所有重大活动的主题曲,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在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悠扬地响起。

“这是红色娘子军精神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在琼海演出结束后表示,每一场演出都有观众激动地流泪,每次一上台表演,自己也会一遍遍重温“琼花”的精神——坚强、英勇、敢为人先,正因为红色精神不朽,艺术作品才能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出生入死破旧笼,海南岛上啸东风。浇来知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大家郭沫若送给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的题词。祝希娟时常回忆起拍摄电影前,在琼海体验娘子军真实生活的日子:当年的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带着全部演员完全按照娘子军的作息时间进行训练、讲课、出操,在当年的革命根据地体验女战士的生活,练了整整一个月,所有演员的鼻子都晒脱了皮。

“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生活,我大概演不了‘琼花’。直到今天,有时闭上眼睛都能想起,泥巴墙上写着‘中华苏维埃万岁’。”祝希娟说。

电影《红色娘子军》1960年7月1日上映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娘子军热”,当时曾创下6亿人次观看的纪录。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评奖,《红色娘子军》荣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等多个奖项,后又在我国首次参加的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编剧奖。

烽火岁月已成过去,红色娘子军精神却在银幕上、在舞台中,在每一个受到感召的人心中生生不息,赓续永存。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凌广志 严钰景] [编辑:余冰月]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