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斗争
红色娘子军的事迹,首先由当时在海南军区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的刘文韶发掘,1957年,他创作的3万字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发表在1957年8月号《解放军文艺》上。这篇作品中记载,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2个月,便投入了抵抗国民党军进攻的战斗。在纱帽岭伏击战中,红军共毙敌100余人,俘敌70余人,缴枪146支,子弹1000余发,物资一批,女子军首役立功。
1931年,乐会县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苑统率几百名民团武装盘踞在今琼海中原地区,鱼肉百姓并时常骚扰苏区。当年6月,红三团决定引诱陈贵苑武装进入苏区腹地予以歼灭,由女子军负责正面阻击,诱敌深入。
1931年6月26日,红三团和赤卫队进行战术佯动,浩浩荡荡地朝万宁方向开拔,当晚趁夜返回埋伏在纱帽岭。27日,陈贵苑趁红军主力远去万宁的时机,率队伍偷袭苏区。在与陈贵苑武装战斗过程中,女子军且战且退,引诱敌军进入主力部队的埋伏圈。在红军四面围攻之下,陈贵苑被红军俘虏,这个作恶多端的反动军官被苏区政府公审判处死刑。
纱帽岭战斗后不久,女子军特务连又配合红三团主力攻打文市炮楼。女子军战士活捉敌人头目。1931年12月,女子军特务连独立参与文魁岭保卫战,击溃来犯的“白军”。
1932年8月,国民党部队进攻中共琼崖特委、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驻地琼东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地区)。队伍撤退到马鞍岭时,敌军尾随而至,发起疯狂进攻,女子军二班班长梁居梅带着一个班作掩护。
战斗坚持了三昼夜,弹药断绝之时,梁居梅高喊,“姐妹们向我靠拢!人在阵地在!拿枪杆和敌人搏斗!”就这样,梁居梅、陈月娥、欧继花、陈俊姣、陈业花、张泮英、张昌英、孙玉芳、许世蓉、许秋蓉等10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女子军势单力薄,在边还击边转移的过程中,与大部队走散,失去了联系。
刘文韶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写道:女子军决定一路往西上母瑞山寻找党组织和大部队,森林像大海一样望不到尽头,肚子饿,就靠山竹子、鸡兰心等苦涩的野菜充饥;鞋子磨穿了,光着脚踩着荆棘;精疲力竭之时,她们扯着藤,一步一步地爬行……
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这样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在挺进深山、风雨呜咽的一个夜晚,已近临产的女子军战士王运梅肚子剧痛,全身冷汗,在战友们用山葵叶和芭蕉叶做成的临时产棚里,生下了孩子。为逃避敌人追击,产后第二天,她便抱着孩子继续前进。然而,孩子还是死在了母亲怀里。连长冯增敏脱下军衣包好孩子,战友们在山石旁边挖了个坑,把孩子埋了,在小坟边种了一棵木棉树苗。
据王运梅的女儿庞庆美回忆,1932年8月,在琼崖红军主力向母瑞山转移过程中,母亲王运梅生下了她的哥哥,但由于山中生存条件极端恶劣,长期缺乏营养,孩子出生后不足20天就不幸夭折。
1932年底,国民党陈汉光部队对琼崖革命队伍进行“围剿”,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被围困在母瑞山8个月之久,琼崖红军主力遭受重创,女子军特务连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连长、指导员被捕入狱。最后特委决定化整为零,突围出去转入地下斗争,女子军疏散后,都化名隐蔽于群众之中。存在了大约500天的娘子军队伍解散了。
“尽管女子军成立后战斗历程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它深刻反映了琼崖共产党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在琼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陈锦爱说,红色娘子军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世界妇女争取解放斗争的光辉典范,镌刻了一代巾帼英雄为求自由解放不惧牺牲的伟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