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琼花”邱芸庭亮相上海与观众互动。6月23日,来上海演出的中央芭蕾舞团,新老演员与社区居民话家常,回忆起“娘子军”的上海往事。本报记者许晓青摄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今年6月初,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来到故事发生地海南琼海演出。
激昂的旋律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又把人们带回了90年前海南岛上贫苦妇女们扛起红旗和刀枪,为反压迫求解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道路觉醒
“同是十六七岁的少女,您何以能有这一腔自立自强的孤勇,飞出父母的羽翼,离开家庭的温房?有这一股敢为人先的气魄,为反抗压迫求得解放,你们扛枪上阵,斩钉截铁,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这是2021年5月1日,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时,海南中学生写给革命先烈一封信中的内容。
90年前的海南岛封闭贫瘠,经济凋敝。在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下,海南广大的农村妇女犹如巨石下的小草:男人们下南洋谋生,常常经年不返,甚至十余年也没有音讯,妇女们大多留守家中赡养老人、养育幼小,苦苦地支撑家庭。
20世纪20年代中叶,王文明、杨善集等琼籍革命志士从上海、广州返乡,带回了中国共产党“贫苦农民要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乐会县第四区(今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正是王文明的故乡,他在这里的广大乡村树起了革命旗帜,点燃了农民革命的第一支火把。
琼崖地区工农群众在杨善集、冯平、王文明、冯白驹等人的领导下,从1927年9月开始在定安、琼山、万宁、陵水、乐会、文昌、琼东、临高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后,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工农革命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
1931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批准率先在乐会县创建“赤色女子军连”。3月26日,在全琼工农兵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宣告成立。当时赤色女子军连仅有一个排人数,不属正规红军连队编制,是乐会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组织。
此后,赤色女子军连配合红三团打了几场胜仗,军威大振。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壮大革命力量,中共琼崖特委发布了一则布告:“英雄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们并肩战斗。”这则布告,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刮过海南大地。不到一个月,便有700余名穷苦妇女报名参加革命队伍。
“为进一步发挥琼崖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1931年5月1日,经过严格筛选的103名妇女,在乐会县第四区小学操场上宣誓入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别任务连成立,这就是传扬至今的“红色娘子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女子军连队,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第一支妇女武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