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海口:南溟古刹大悲阁 流传300多年的红墙故事

2018-01-21 10:23

  聚集八方信众

  精神家园

  现在大悲阁,已然成为海口市区的在信佛信众中赞誉较好的清净寺庙,也是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大悲在佛教语中并不是极大悲伤的意思,而是指救人苦难之心。”大悲阁里的一位居士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这几个有关菩萨的节日,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大悲阁内就尤为热闹。此外,每周日也是庙中较为热闹的日子。

供信众祈愿留名的一角。

  上个周日的一早,由一群观音信众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凌晨时分就来到庙中,参与准备斋饭的信众,甚至凌晨两点就开始在庙中忙碌起来。当天,天刚亮,来自全省各地的信众陆续抵达,拜佛烧香、点灯祈福,在师父的带领下,居士和信众们一齐出发,去到海边、水库等地,举行放生活动,场面隆重。放生归来,还可以免费享用斋饭。

  “也可以不参加放生活动,把名字写下,默念你的愿望,在放生仪式举行时,庙里的师父和居士们会带着大家的愿望前去放生,也是一样的。”家住附近的一位信众告诉记者。

  据海南诗社社员文国权所撰的《重建大悲阁碑序》记载,明清时候的大悲阁规模宏大且别具一格,有古石桥连通美舍河两岸,石路延伸百米开外而曲径通幽,附属园林古树蔽日,鸟语花香,与古塔、庙宇构成一组完整的人文画卷,是当时的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好去处,也是一代美舍河沿岸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这种功能一直延续至现在。

  “大概在我十多岁的时候,除了节假日跟长辈前去烧香祭拜外,那时的大悲阁还是我和伙伴们玩耍的天地,时至今日,不时仍有附近居民和孩童到此游玩。”周日的下午,等待诵经做法的间隙,何燕向记者回忆道。在何燕的记忆中,那时候的大悲阁规模比现在的要大,“从前庭走到主殿,需要穿过好几座殿,记得那时候总是有一群斋婆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就跟我们现在一样。”何燕说,大悲阁的几次搬迁,好几位斋婆都始终跟随,二十多年里,这些斋婆从中年到老年,日复一日地在大悲阁里准备斋饭,服务信众和祭拜者,早已经成了大悲阁的主人,遗憾的是,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斋婆因为年事已高,也渐渐不再造访大悲阁。

  历史文化并存

  旅游景观

  时光回到2006年,美舍河拆迁整治工程拟拆除大悲阁的消息传出后,一封以“保留大悲阁并重建明昌塔、形成海口文化旅游新景观”为题的建议信在网上流传,信件的作者自称是海南旅游和文化研究工作者,信中提到,作为海口市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遗产,他们认为,大悲阁不应拆除,明昌塔应当重建,二者连同“东坡双泉”等历史文化遗迹,可以和规划中的美舍河带状公园融为一体,开发成海口市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观。

庭院内的板墙上抄有经文。

  信件作者表示,大悲阁是海口市最古老的寺庙,是海南省屈指可数的文物遗址之一,至今尚存不少明代遗物。而且,古人咏赞大悲阁明昌塔的诗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集中体现了海南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保留大悲阁,既合乎《文物保护法》的精神,又可以节省一大笔拆迁改造费用。如果把它当成文化旅游景点来开发,美舍河带状公园就多了一层文化内涵,海口市则多了一处吸引海内外商旅人士的文化景观。他们还提到,明昌塔是被日本侵略者拆毁的。保留大悲阁,并重修明昌塔是一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该塔建成之后,海南又多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信中还提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大悲阁附近住过。他发掘的“东坡双泉”,一在五公祠,一在大悲阁。如将大悲阁拆毁夷平,则“东坡双泉”成“单泉”,十分可惜。对此,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表示,关于“东坡双泉”的具体位置,以及是否有一处位于大悲阁附近,各方说法不一,暂时还无从考究。王大新表示,明昌塔、大悲阁都是美舍河沿岸的珍贵历史建筑,在历史的更迭中早已不复存在,令人惋惜。

  现在看来,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大悲阁最终没能逃过搬迁的命运,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多方的努力下,重建的大悲阁颇具规模,佛像和历史文物也较好地保留至今。

  “佛教文化和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悲阁相结合,也是十分吸引人的。”一位前来大悲阁祭拜的信众向记者表示,大悲阁由来已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如果能吸引海内外企业家投资,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事业,无疑也是令人期待的。同许多前来朝圣的信众一样,他们敬畏神灵,也更加敬重大悲阁所承载的这段厚重的历史。

  记者手记

  历史烙在红墙上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或许我不会知道这一处藏于深闺的红墙建筑群。因为是后来重建的,所以我看到的大悲阁一点也不旧,似乎它跟那座我在史书里查阅到的古老庙宇没有丝毫关系。然而,在喧嚣的城市一隅,隐秘而幽静的大悲阁,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都像是在告诉世人,它延续的是300多年来流传的故事。

大悲阁院内,刻在石碑上的芳名录。

  有一点遗憾的是,除了少得可怜的文字记载,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大悲阁的旧照,对最初的大悲阁的印象,只能靠着有限的文字资料,在脑海中自行描绘。而有关大悲阁被毁时候的画面,居然是最为清晰的,大概源于我的采访对象清晰如昨的回忆和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们沉浸在一阵假设中,假设当年的大悲阁还在,明昌塔也还在,大概会是在现在的哪个位置呢?

  尽管经历了好几次重建,但所幸现在的大悲阁中,还留有最初的观音像,信众追寻的信仰不曾丢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虔诚得令我这个旁观者敬畏。于他们而言,大悲阁不仅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更承载着他们亘古追寻的信仰。往来的游客和信众,在踏进大门的一瞬间,无不肃然起敬,或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或是对历史的敬重。

  很难想象,在那些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大悲阁还是否保持着原本该有的清净模样,袅袅的香火,和纷飞的战火交织,敌人的每一桩罪证都被这红墙烙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美舍河静静流淌至今。300多年后的今天,触摸这一片红墙,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轰鸣。

  记者梁冰

  (海口网1月21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天宁寺——千年辉煌后的寂寥
唐代鉴真和尚意外漂流到海南 曾在海口旧州开元寺安顿
海口旧州发现唐朝开元寺遗址 揭开尘封千年的古寺历史
海口灵山寺200万元搬迁费至今无影 和尚无奈打官司

 

相关链接:
海口旧州发现唐朝开元寺遗址 揭开尘封千年的古寺历史
唐代鉴真和尚意外漂流到海南 曾在海口旧州开元寺安顿
海口:天宁寺——千年辉煌后的寂寥
海口灵山寺200万元搬迁费至今无影 和尚无奈打官司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梁冰] [编辑:金慧仪]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