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有不同看法
重拳整治之下,吕梁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区域形象。此外,“三项整治”也成为当地干部作风建设的载体,“立说立行”尤其被强调。
但在“三项整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民生、法治问题,却也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6月上旬,走在山西省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中,街道整洁,主干道两旁商铺牌匾均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景象,直观体现了该市正在进行的“三项整治”的管理成效。
不过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吉润菊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宜让所有县市区“千城一面”,“统一的美,也就无所谓美与不美了”。
吉润菊认为,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必须先从实践出发,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功能、美学及自然和谐发展等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并且要诠释和实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当饭店的招牌被拆除时,我就感受到了心痛,不是因为钱的原因,而是对于我来说,这就好像一家店的灵魂,给夺走了一样。”吕梁市离石区一位饭店老板对记者说,饭店广告牌匾是从各种杂志上寻求灵感,最终拼凑出来的,最后的成果发现自己的小店还显得颇为醒目。
山西省委联系的专家、山西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常委、山西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董玉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称,“三项整治”过程中,人治成份大于法治。“三项整治”这样运动式的做法目前来看取得了成功,但董玉明担忧,久而久之会更加强官本位,并导致山西市场经济环境的恶化。
董玉明说,运动式的做法有时是必要的,但不能扰乱公民和企业的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这位专家称,公民有休息权,休息好才可以工作好,“白+黑”“5+2”对共产党员可以,但对普通干部不能这样要求。
董玉明也提及,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后,压力非常大,吕梁的种种问题,在整个中国都属频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链接:
石岐区整治市容市貌 文明创建擦亮老城“脸面”
违法渣土车破坏市容太放肆 弄脏海口的脸面
中纪委:2011重点工作整治公车违规使用
北京启动城市秩序百日整治行动 清查"发廊一条街”
海口今起重拳整治渣土车 对违法典型定期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