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与“乌纱”挂钩
“三项整治”施行问责制。
在3月10日的全市“三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承诺签字仪式上,市区18个责任单位(包括离石区)和12个县市主要负责人分别在承诺书上签字,立下“军令状”。
在《吕梁市“三项整治”活动工作纪律》中明确规定,“三项整治”不力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训诫或者书面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责令辞去或建议免去领导职务、直至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因“三项整治”行动不力,吕梁市已有县处级干部9人次、乡科级干部230人次受到组织约谈,10余名干部被免职。其中作为吕梁经济发展新热点之一的临县,对7名不能正常履职的科级干部给予免职处分,对3名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对工作落后的24名县乡科级干部进行约谈。
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领导小组,将任务细化至各乡镇,并设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如临县专门拿出资金,对“三项整治”活动中的先进科室、模范个人进行奖励,并制作了流动红旗,进行一周一评,一周一奖。
中新网记者采访得知,今年“五一”小长假和端午节假期期间,吕梁官员几乎都不休息,忙于“三项整治”运动中。“5+2”(五个工作日和两个休息日)、“白+黑”(白天和晚上)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吕梁官员们的工作常态。
据调查了解,几乎每个县市一把手都曾自己开车或安排专人,去周边县市以及长治“取经”。除此以外,多数县市都聘请了一名以上来自长治政府部门的人员当顾问,为“三项整治”出谋划策。
“都不敢落后于人”这是官员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因为在吕梁,“三项整治”工作的好坏是由专设的部门进行评比,排名倒数第一的领导干部将被诫勉谈话和问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