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土地与项目联动机制,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分类管理和供地指标差别化管理。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开展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新模式试点。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新模式。探索旅游项目用地差别化管理新模式,在不改变农用地利用性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试点直接由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采取出让、转让、出租、承包、联营、作价出资或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基础设施、民生、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法、科学合理开展填海造地。建立完善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创设“周转指标”机制,盘活存量用地,增加建设用地流量。
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的原则,全面梳理政府行政职能,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归位或转为行政机构;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为面向市场的企业;将公益类事业单位按不同属性和特点分类,明确编制、人员、经费和职能,强化公益服务功能。创新公共产品供应机制,将大量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和城市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五、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坚持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完善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机制。深入开展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依法监督、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活动,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