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咖啡遇见乡村,便成了“村咖”。
随着咖啡热潮的兴起,作为城市标配的咖啡馆,在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越来越多消费场景被搬到村口、小河边、田间地头。在海口,不少“村咖”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点上一杯咖啡,欣赏田园风光,别有一番味道。新业态进入,满足了当地人和游客的休闲需求,也吸引更多人前往乡村体验别样的休闲,同时完善了产业配套,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体验。
针对咖啡店为何在乡村兴起、“村咖”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扎堆开业的“村咖”能否实现长红等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顾客在捕捞村西九巷的破院子咖啡店内品尝咖啡。记者杨鹤 摄
一杯“村咖” 让人邂逅乡野松弛感
8月13日上午,在秀英区东山镇光明村委会山头仔村田园咖啡馆,“90后”咖啡师邓道欣正为客人制作虹吸壶咖啡,咖啡豆称重、磨粉,再将咖啡粉倒入虹吸壶、用搅棍搅拌,浓郁的咖啡香味顿时四溢开来。“好喝,味道醇厚。”游客王晓龙坐在廊亭里边品尝咖啡,边欣赏田园风光。
山头仔村田园咖啡馆工作人员制作咖啡。记者石中华 摄
田园咖啡馆负责人邓论麒是山头仔村返乡创业青年。2020年3月,他回乡和村民小组一起出资成立该咖啡馆,这也是山头仔村的第一个村集体经济。“现在,我们每年给村里固定分红3.6万元。”邓论麒说。
观美景、品咖啡,甚至一个人发呆,“村咖”以一杯咖啡为引子,为远道而来的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16日晚,秀英区西秀镇荣山寮村观自在咖啡馆内,市民戈旭伟带着爱人正在喝咖啡。“我们是慕名而来的,这里可以放松自己。”戈旭伟说。
松弛感的满足和对乡野的向往,是不少人喜爱“村咖”的理由。近日,走进龙华区羊山大道昌荣村的乡里花开乡村咖啡园,仿佛走进“绿野仙踪”,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喷淋洒下阵阵水雾,烟雾缭绕,市民梁其凡和朋友喝着“歌碧欧”、聊着家常,享受着难得的宁静。“回归大自然让人放松身心,很喜欢这种感觉。”咖啡店老板周珈亦介绍,店内保留本地原始的咖啡做法,用瓦罐煮咖啡,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昌荣村乡里花开乡村咖啡园延续用瓦罐煮咖啡的本地做法。记者石中华 摄
“村咖”融入当地,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16日上午,在迈雅河湿地旁,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委会溪头村入口处的咖啡馆里,小朋友正在阅读绘本,老人正在喝着热咖啡,年轻人则点上一杯冰美式或冷饮。“以前想喝咖啡,要进城,现在家门口可以喝到咖啡,非常方便。”村民陈振铭说。
一杯“村咖”是水到渠成更是“双向奔赴”。“咖啡馆前身是村文化室,溪头古琴文化村项目启动后,在保留村民议事厅、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餐饮业态。”海南溪头古琴文化村新媒体运营经理马玲告诉记者,咖啡馆今年刚开业,提供冷气、免费WIFI,还摆放了不少儿童绘本,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休憩的地方,也是外地游客进村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