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守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底”
被绿意浸染的海口,处处可闻鸟语虫鸣。漫步于海口湾世纪公园,常常能见到成群的白鹭掠过海面;每年3月至7月间,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便会迎来“最美小鸟”栗喉蜂虎;11月,越冬候鸟成群结队飞抵海口,下塘湿地、东寨港红树林等都是颇受这些自然精灵们青睐的栖息地。
此外,近年来,邻近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港岛渔民转产上岸,组建起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参与潮间带生物监测和鸟类监测等,成为当地环境保护的新生“本土”力量。
8月6日,记者漫步在北港岛内,小鸟科普展板、候鸟观测点、赶海小知识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置随处可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已成为村民和游客的共识。“珠颈斑鸠:鸽形目鸠鸽科”“红隼:隼形目隼科”……记者翻开记录了北港岛60种常见鸟类的科普小册子发现,通过多次鸟类资源调查,这座小岛的“常客”们均被记录下了高清的图片,一旁还附有对其保护级别、所属谱系的详细介绍。
8月14日,在王府井海垦广场一家饮品店内,顾客使用自带水杯购买咖啡,减少了一次性水杯的使用。记者 孙士杰 摄
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最有发言权。从“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留鸟、游隼等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的动物,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东寨港、北港岛等区域,到白鹈鹕和小天鹅先后在生物监测工作中首次被发现,彰显了海口周边水域持续向好的态势。
如何守护好这份“生态家底”?今年8月,海口印发《海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海口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保护对象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保护网络基本形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海口完成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养殖塘清退,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创新湿地保护模式和乡村振兴“施茶样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新增城市“口袋公园”20个,五源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美舍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城市宜居优势愈发凸显。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海口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意识,让生态文化浸润市民群众的心田,让生态文明之花在椰城绚丽绽放,将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