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福山镇福山农产品分拣集散中心的员工正在分拣福橙。记者高懿 摄
做强 建标准定义“好”福橙
“今年自家40亩福橙喜获丰收,今年预计不但可收回这三年的投资成本,还将盈利70万元。”果农廖兴隆说,在标准化技术种植的示范引领下,丰产稳产有保障。
但廖兴隆也不时遇到热门品种常见的问题:打着澄迈福橙旗号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以次充好、价格混乱,澄迈福橙如何才能突围?
建好标准,才能把“李鬼”拒之门外。近年来,澄迈县先后制定了《福橙栽培技术规程》《福橙种苗》《鲜福橙》等3项地方标准,实施《澄迈福橙——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标准立好了,如何按标准把好果子选出来?
“突突突……”10月17日,随着机器运转,福山农产品分拣集散中心再次响起福橙入筐的声音,一个个圆滚滚的柑橘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完成分拣。
“过去福橙散装果每斤只能卖三四块钱,现在通过统一品质授权管理和智能化分拣,市场价每斤最高近17元,果农的收入持续提高。”福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福山农产品分拣集散中心是澄迈福橙的主要分拣仓,三通道分拣机的处理量达9—11吨/小时,可推动福橙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建标准不仅能帮消费者便捷地购买到有品质保证的澄迈福橙,也能倒逼果农按照标准种出好福橙,提高福橙整体溢价能力,从而推动产业质量、品牌、溢价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记者留意到在每一个福橙包装箱的侧身处,均印有可溯源的二维码。
“卖出去的每一箱福橙都能做到品质一致、全程溯源,自然更受消费者欢迎。”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澄迈县以数字化为引领,围绕“育、种、销、管”,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持续擦亮农业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