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为海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综述
开展教育“双减”工作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我市就业创业、市政路网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首次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打分”…… 一个个监督项目的确定,一项项专题调研的开展,清晰勾勒了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工作轨迹。
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作为监督工作的重心,紧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创新民主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监督方式,着力增强监督刚性,努力提升监督实效,有力助推海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监督方法
增强监督实效
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审计整改监督管理责任压得不够实;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大;一些审计整改未能实现治“本”目标……这些带着“辣味”问题,让与会10家单位负责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022年4月22日上午,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中对10家单位2020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打分。按照规定,测评结果满意度不达标的单位要在常委会上作检讨,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情况。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探索运用满意度测评方式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监督,也是我省首次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式,既是适应新时代要求,也是进一步树立人大监督权威、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必要功课。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10家单位2020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监督内容,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关键在于各部门责任的落实,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更要举一反三,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把推动问题整改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力争取得“审计一个单位规范一个行业,处理一个典型教育引导全面”的效果,推动问题的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紧扣中心大局
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局之所在,也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大局,紧盯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把监督工作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之中。
财政的钱该怎么花?如何代表人民管好“钱袋子”?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计划、财政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21年财政决算报告,审议批准了2022年海口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方案。组织召开经济分析会,跟踪监督经济运行情况。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督促整改力度,督促整改销号问题7个,跟踪督办问题7个。
如何代表人民看好国有资产“家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海口市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2021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推动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开展政府性债务专项监督,提出审议意见,持续跟踪问效。
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金饭碗”,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是海口当前的迫切任务和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港澳台侨人才资源优势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等专项监督,力促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立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的报告,要求政府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注重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开展深度调研,为美丽海口建设持续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