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世界意义是什么?它对于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邵晓洁:评估一项文献遗产能否能够被提名或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中首要的价值衡量标准就是它是否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世界意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待。
第一是内容及其来源的层面。这批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大多来源于田野采访,多是最纯粹、最民间的内容,其民族性、唯一性、原始性、广泛性都非常突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下,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可取代的。
第二是理念和方法的层面。这批传统音乐音响的采录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前辈学者们希望构建的是一幅中国传统音乐的有声图谱。同时期横向比较,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采集整理了大量音乐音响资料,但是像中国这样持续半个多世纪、并且有计划地通过如此大规模的普查、专题考察、采集整理传统音乐音响资料的,几乎没有。
第三是保护意识层面。这项保护事业,用当下的表述和定义,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或者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护,却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实施,显示出前辈学者们的学术前瞻性和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超前性。这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难得的。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都做出过自己的重要贡献。而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所涵盖和展现的,正是自古有之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质。作为中国人的音乐文化记忆,被列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从而成为世界的记忆、人类共同的记忆,足以体现世界对中国音乐文化特质认识的认同。
(本文图片和音频均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提供。)
受访者简介:

邵晓洁,土家族,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考古学、中国古代音乐史、楚音乐文化研究,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著有《楚钟研究》《楚乐器研究》《音乐考古学:理论研究与资料汇编》,主编《智化寺京音乐》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