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动力是什么?是创新。如何谋划科技创新?二十大报告作出了系统的统筹部署。今天我们继续邀请相关人士,共同聚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在二十大报告中,“创新”出现多达几十次,是最热的高频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总体目标。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志刚: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是一以贯之地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二十大这次提出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这是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工作一以贯之、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侯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为了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十大报告还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这在党的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这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历史发展规律,对当今时代特征,对未来发展关键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充分体现出党的创新理论和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从历史上我们看到世界科学中心的更迭、国家经济持续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持续向好等,都与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