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关注|海口:汇聚“烟火气” 点亮“夜经济”

2022-06-21 09:20

统一的红色鸭舌帽、口罩、手套、健康证……在海大南门夜市,各摊贩“全副武装”。“我们用心经营,让顾客吃得放心。”一个炸鸡摊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机制,比如没有健康证、不戴口罩经营等,都将从严处罚,以此来督促各摊贩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海大南门夜市经理陈敏表示。

为确保市民游客“舌尖上的安全”,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分局不定期对各夜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整顿夜间餐饮门店经营秩序,全面防范食品安全隐患。“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操作间环境卫生、食品原材料储存、食品进货渠道、食品消毒、自制饮品容器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海大南门夜市,摊贩现场为食客制作炒冰。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杨鹤 摄

夜市劲吹“文明风”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光盘行动,惜粮惜福”“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相关文明用餐、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在海口各大夜市随处可见。

“我们每晚都配备12名保洁员在岗,确保夜市的环境卫生,为市民游客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此外,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每晚营业结束后,我们会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投放。”李敬介绍。

在海大南门夜市,每张餐桌上都张贴了文明用餐的标语,餐桌旁设置了一个带盖的绿色“其他垃圾桶”,不少食客在用餐完毕后会自行将垃圾投放至桶内。

“我们要求各摊贩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夜市管理方每天晚上开展3次垃圾集中清运工作。”陈敏介绍,为做好垃圾处理工作,海大南门夜市配备了300多个不同功能的垃圾桶,供摊贩、食客投放不同类别的垃圾。

“门前三包”是多家夜市管理方对摊贩的基本要求之一。海垦花园夜市物业经理赵俊伟告诉记者,物业要求保洁人员和各商家、摊贩不仅要做好“门前三包”,也要顾好“门后”,做好各门店、摊位四周的卫生管理工作,打造干净、卫生的食品加工、制作环境。

秩序井然,文明有礼,在各个夜市,文明蔚然成风。“在海口找到了‘烟火气’,更看到了‘文明风’。”游客林华华对海口夜市竖起了大拇指。

在海垦花园夜市,市民游客在挑选美食。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杨鹤 摄

打造城市“新名片”

“‘夜经济’是集夜间特色餐饮、夜间旅游休闲、夜间便利购物等业态为一体的城市第三产业,对城市的消费拉动、旅游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形象的有力抓手。”海口市夜市发展联合会秘书长詹夏莉介绍,作为“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口范围内共有15家规模不一的夜市。

詹夏莉和丈夫许正章曾参与海口多家夜市的设计。她介绍,目前,海口各家夜市都根据周边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产品形式、经营模式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烟火气”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不仅仅是餐饮,还带动了周边的日用品销售、民俗文化旅游、健身、桌游、民宿的兴起。”在詹夏莉看来,福地美食街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升级改造案例:“按照夜市的经营特色归类划分,它既是社区型夜市,又是具备了小型商圈功能的夜市。”

在海大南门夜市,街头绘画艺人现场速绘人像。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杨鹤 摄

夜市兴起,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拥有200多个摊位的海大南门夜市,提供了至少600个就业岗位。“以小吃摊为例,算上水电费的话,每月的摊位租金是750元,包含了统一的油烟过滤系统、市政用水等,除去成本,养活一家三口基本不成问题。”摊主周先生告诉记者。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海口发展“夜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海口夜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夜市逐渐成为城市特色名片之一。

谈及海口“夜经济”的发展前景,詹夏莉表示,夜市经济已成为海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海口夜间经济、夜市经济发展将大有可为。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梁冰] [编辑:谢昀惠]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