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在北京市举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北京市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交易平稳。
自4月22日以来北京本轮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居家办公、核酸检测常态化、封管控区的增减变化……疫情不断考验着北京商业和物资供应能力。
据悉,北京自2003年后已建立起完备的物资储备模式。在北京的物资保障体系中,政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同成为物资保供的主力。在批发端,发挥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强调运供给;在零售端,提升备货量,保障末端供应稳定;在配送端,提高分拣配送能力,补充人力运力。
北京政策端、批发端、零售端、配送端环环相扣,配合得当,“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满满当当!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更要打赢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这场硬仗。
托稳“菜篮子” 批发市场为保供添底气
针对近几次市民存在短时间大量采购需求,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通过多种措施组织货源,有效保障货源供给。
蔬菜上市量2万吨左右、猪肉上市量1200余头、水果上市量超万吨……作为保障首都“菜篮子”八成供应量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自疫情发生以来充分协调商户组织货源、调节供应、稳定价格、满足需求,成为北京保供的“底气”。
北京新发地市场货足价稳。图:北京日报
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发地市场保供作用,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孔钢城表示,要动员运销大户加强产销对接和调运力度,确保蔬果肉蛋等农产品上市量保持较高水平,加大耐储菜的存量,保证上游货源充足。
为确保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新发地市场组织“蔬菜大王”、百强商户和配送大户建立AB团队保供机制,团队主要人员分成两组并在经营过程中互不接触;进京车辆保障专班继续两班倒,确保各地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通过菜篮子直通车,做好“最后100米”的社区化服务,多措并举,托稳首都“菜篮子”。
水产品物资供应也是保供重要一环。作为全市主要的海鲜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虽然从5月17日官宣开始“暂时休市”,但其上线的京深海鲜商城,成为市民线上购买产品的便捷渠道。另外,一些大型连锁企业都有稳定的生鲜供应渠道,可通过产地直供的方式保证供应,新发地、四道口、大洋路等为许多小型连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采购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确保货源稳定供给的同时,北京免除主要市场蔬菜和国产水果进场交易费并将政策延长的决定,降低了经营商户和运输司机的进场交易成本,为各大市场“货足价稳”的保供“底气”增加了政策保障。
保供稳价是使命,疫情防控是关键。北京市商务局明确,对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经营商户每24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进入市场内采购的人员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批发市场的外埠货运司机除持核酸阴性证明外,还要做一次抗原检测;针对重点保供企业的从业人员,实行“白名单”管理机制,落实“四方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防疫和供应安全。
锦绣大地批发市场作为京西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加强。楼宇里的经营业务全部暂停,仅保留露天广场的夜间批发业务,主要为周边生鲜店、机关单位食堂等供应蔬菜水果。人员进入市场均要佩戴N95口罩,出示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在出入口闸机前“刷脸”或刷身份证可在1秒内完成测温、健康宝查验、核酸结果查验等;在车辆入口处,进行人工测温、查验健康宝、核酸;进京货车司乘人员需完成抗原检测才能下车,市场所有经营商户需要每天检测抗原,并按时上报自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