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更有力 饮食更健康
本报记者 向子丰
春节即将来临,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有些超市将即将过期的“临期食品”低价出售,其中存在一些隐患。山西长治市读者周慧虹说:“有的超市销售临期食品时,只是打出‘特价’或‘买一赠一’的促销标语,但未说明是临期食品。消费者如果不注意,容易导致食品过期变质。”
食品安全需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河北唐山市读者许贵元说,农村市场流动性较大,商品营业网点相对分散,这给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更应引起警惕,“比如,有的厂家趁群众采买年货的高峰期,开着流动货车走乡串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山东济南市读者马洪利说,有些地方春节年俗讲究多,酒桌上经常喜欢劝酒,“过量饮酒危害健康,有些劣质酒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危及生命。建议要倡导移风易俗,尤其不要强行劝酒”。
为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舌尖上的安全”,很多地方发布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科学健康消费。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做到“四查四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无任何标识的“三无”食品;二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查食品的外观,不购买外观异常的食品和原料;四查追溯二维码,不购买未经总仓管理,未粘贴追溯二维码的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建议控制聚餐规模在10人以内,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公筷公勺。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提示,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要选购“三证一码”齐全的产品;选购冷链食品时应佩戴口罩和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徒手接触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