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安全有保障 祥和过大年(金台视线)

2022-01-24 12:57

1028030c0db198265f53236b42cc5108_202201240610299096.jpg

版式设计:张丹峰

农历壬寅年春节就要到了。目前,我国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如何做好各方面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欢乐祥和的春节?许多读者纷纷致信本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他们也给出了安全提示。

——编 者

防控不放松 温暖不缺席

本报记者 孙立极 杨彦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如何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是许多读者关心的话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蔓延。国家卫健委也指出,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建议,春节期间外出和返乡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线距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率、减少病亡率。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疫苗这个预防疾病的有力武器,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疫情防控尽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贺青华说。

湖北武汉市读者梁征建议,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多用微信、网络、电话等不见面的方式拜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频次,减少聚餐聚会活动。

考虑到春节返乡人潮有可能增加疫情扩散风险,一些地方倡导就地过年。新疆石河子市读者程汉鹏说,就地过年既是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心,也是为了全社会的防疫大局,“倡导就地过年的同时,也要让温暖不缺席。建议各地通过实际举措让留下来的人安心过年,如发放‘留岗红包’、零售网点假期增加营业时间、多提供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等方式,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年味与温暖”。

浙江台州市读者江德斌表示,外地人员选择就地过年,有关部门要及早做好预案,储备充足的年货,还可以发放消费券、免费门票等,既是慰问,也促进了消费。他还提出,就地过年减少省份间的人员流动,但并非让市民都待在家里,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在确保城市防疫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保障市民热闹过年。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认为,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要基于风险研判,分类、分区考虑,“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还是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其他人员出行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也表示,防疫交通管控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层层落实,而不是层层加码,不能影响各类重点物资运输和人民群众生活。

“对于居民来说,应当注意加强自我防护和生活物资的储备,避免过度的聚集性社会交往。”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说,各地应重点做好应急管理和居民物资保障供给,“适度做好民生和防疫物资的冗余备份,畅通城市应急响应和社会救济渠道,做好城市应对疫情信息系统的动态保障和扩容等”。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施路平]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