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西宁,经过32年坚持不懈地荒山造林,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曾经“风吹沙飞无鸟影”的南北山从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西宁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0天,空气质量连续6年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好的生态成为西宁着力打造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基础所在。
西宁市主城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放眼全省,青海先后制定出《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规范》《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生态旅游者行为准则》等,量化建设指标、明确评价体系,建立游客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旅游都市—旅游县(市)—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目前而言,青海推动形成以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大环线为“一环”,青海湖、三江源、祁连风光、昆仑溯源、河湟文化、青甘川黄河风情六大生态旅游协作区为“六区”,青藏世界屋脊和唐蕃古道生态旅游廊道为“两廊”,提升创建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区)的“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
2021年“十一”假期,青海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83.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3%,实现旅游总收入26.7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83.7%,高出国家平均恢复水平23个百分点。2022年元旦假日期间,青海省旅游市场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亿元。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青海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成为青海“十四五”开局起步阶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既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又能展示生态高地的大美;既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动现代文明交流;既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又能改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