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开局十四五】青海:呵护中华水塔美丽底色 天空之境“绿能”澎湃

2022-01-13 14:04

继续往东,来到省会西宁。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将目光瞄准建设更有附加价值的光伏制造中心。塔拉滩上的“蓝色海洋”产地正是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相比于机器轰鸣的传统工业企业,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略显寂静。在厂房中,我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有序生产,其平均效率突破24%,组件功率从390瓦提升到425瓦。

一路之隔,是该企业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基地,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量产并批量销售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年产能达3300吨。它不仅为光伏电池提供源源不断地原材料,更是打破了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今天,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落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西宁造”让青海光伏产业熠熠生辉。

“双碳”背景下,西宁市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开创低碳绿色发展新格局。2021年9月8日,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投产,实现了国产碳纤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国内外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将有可能来自“西宁造”。

透过比亚迪西宁动力电池工厂生产车间的玻璃窗,一个个正、负极片与隔膜经过工序变成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整个过程只有2秒。

放眼当下西宁的锂电储能行业,已经构建起从盐湖提锂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铜箔等配套材料,从储能及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电全产业链,“西宁造”锂电产品成为青海又一张闪亮名片。

“新能源+新材料”成为两大驱动力。三年来,西宁市自营进出口总额累计达62.1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4%以上,有力支撑了青海经济发展。

2021年前11个月,青海完成新能源发电量3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四成,外送电量276.8亿千瓦时。青海电网新能源日发电量、新能源发电出力连续5次创新高,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新能源为第一发电电源的省份。

[来源: 央广网] [作者:] [编辑:施路平]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