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完成测试 | 企业运营成本降低明显
国内没有任何先例可遵循,因此需要先行进行加注测试。
为了保证首单加注测试成功,为下一步业务的开展积累经验,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后,决定由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中海燃供)开展加注测试业务,该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海南国盛石油有限公司予以配合,由行业内比较专业的海南泛宇外代公司配合报关。
之所以选择中石化中海燃供,主要是该公司背靠中国石化和中远海运两大央企,在油料供应和航线安排上有优势,其本身持有为国际船舶加注保税油的许可牌照,也有进口燃料油的资质。
核定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本航次所需保税油加注量的任务,则落在了洋浦交通海洋与运输局肩上。“根据对方提交申请的航次及航程,核定其加注量。”该局水运处工作人员张泽说,此外还要审核船公司是否持有内贸营运证书件、经营人许可证等,确认无误后盖章同意。
泛宇外代公司副主管张玮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拿到交通部门审核过的保税油加注量核定申请表后,到海关服务窗口提交,同时在海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电子申报。
就这样,整个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的堵点环节全部打通了。2020年6月4日,在海关的监管下,“朝阳503”供油船给从广州南沙港到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内外贸同船“飞云河”轮供应了74.8吨燃料油,货值2.35万美元。这标志着洋浦顺利完成了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的首单测试。
考虑到广州南沙到洋浦的距离较短,为了测试不同航程、不同航次的班轮加注保税油的效果,又进行了5次加注测试,分别给“天秀河”轮、“天隆河”轮和“天兴河”轮加注保税油。经过测试,船公司的运输成本明显降低。
政策释放红利 | 吸引航运要素向洋浦集聚
今年3月4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和本地生产燃料油政策的通知》。
“测试收集的相关建议得到了采纳,比如船公司提出,希望在政策落地实施后,之前测试的6单业务能给予确认。”黎文说。而通知最后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至本通知公布前,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已试行加注的燃料油,可参照本通知政策有关规定执行。”等于之前测试的6单业务给予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洋浦还积极对接财政部和海关总署,推动将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本航次”的范围由“直航”扩展到允许经停,并允许“累计多航次加注”,最大限度保证了政策红利。“比如说,船公司这一趟不想加注保税油,可累积下来,累积到10次、8次再一起加也可以。”叶杨说。
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首船加注保税油业务的顺利实施给相关企业吃了“定心丸”,中石化中海燃供总经理鄂宏达表示,将加快优化网点布局,完善公司在海南的储运设施设备,推进燃油业务全面发展,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综合性一体化服务保障。
“按目前的市场油价计算,在洋浦加注保税燃料油,由于不含税,不但价格低,各种相关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帅说。
业内人士表示,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大幅降低到洋浦中转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的运营费用,有利于航运公司来洋浦开设内外贸同船航线,吸引集装箱量向洋浦集聚,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时也提振了航运企业加大布局洋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