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最终会拿到什么。”经常购买盲盒的越越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有时候开盒那一刻就像中了500万元大奖似的,但有的时候让人真的很失望。”
盲盒是源于日本的一种产品,指的是没有任何样式提醒的装有不同玩偶手办的纸盒,一般情况下一系列12个款式,需购买者打开后才能知道其内容。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称,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盲盒产品备受追捧
衍生出多种新玩法
近几年,盲盒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不少品牌都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盲盒产品。其中,国内市场上比较成功的品牌有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随着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主播也开始借助盲盒售货。
为什么盲盒会受到青睐?据知情人士指出,盲盒售卖者往往会打造火爆款盲盒,如Molly系列一套有12款造型,同时附带一个隐藏款,但抽中隐藏款的概率比较低,一般是1/71、1/144,容易抽到重复或不想要的盲盒,从而衍生出“改娃”“换娃”等新玩法。
“改娃”指的是一些盲盒玩家会给某些固定款玩偶手办进行换装、改色,自己制造出“限量款”,市场上单次改娃价格达到上千元。“换娃”则是抽到重复或不满意盲盒的玩家在固定的兴趣群或二手交易平台交换盲盒,同时补给对方差价。
进行过“换娃”交易的小李说:“一般盲盒爱好者想要的那款,往往是最火爆的也是最难抽中的。因为许多盲盒玩家都想要,这就导致有一些人借此炒盲盒,转手一卖往往高出零售价不知多少倍,但是总有人买。”
曾经一掷千金购买Molly胡桃夹子王子的艾艾(化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玩盲盒门槛低,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盲盒以满足猎奇心理,之后越玩花的越多,因为会更想融入那个社交圈。买盲盒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上班族居多,能聊的话题也多,还能缓解压力。”
一位盲盒供应商指出,市面上炒到几千块的隐藏款,出厂价连市场价的零头都不到,是商家和黄牛的炒作,再加上玩家的追捧使得盲盒成了“暴利”产品。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韩英伟指出,我国法律按照市场规律,规定了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由经营者行使自主定价权,但盲盒涨价若是使用了不正当手段,扭曲了供求关系,则会涉及违背市场规律。法律不处罚符合价值规律的涨价行为,即法律没有将单纯的涨价行为规定为价格违法行为,但若爆款盲盒涨价触犯了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则涉嫌违反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