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和游客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香蜜公园内游玩(2018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国际范,中国韵。实际上,深圳的“设计升级”不仅体现在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上,更体现在法治规范等“软性基础设施”——制度设计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提醒,中国未来的发展,推动新的制度设计至关重要。深圳在这方面,有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示范中的示范,深圳前海的法治示范尤其引人关注。
据前海科创投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卫介绍,这里正在建设法治示范区,快速确权、维权、授权的通道已经在此建立。像深圳前海的法治示范、金融示范等源头式基础创新,正在让深圳成为未来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2018年11月16日,在深圳举行的第20届高交会上,来自深圳的年轻创客(右)向参观者介绍团队研发的同声传译耳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而在法治和标准的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主体的新型关系。
深圳的“服务型政府”在中国堪称典范,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评论。在深圳,政府与市场关系相对简单透明,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现代化的城市文明。这样的制度设计,正是大量外企愿意长驻深圳的重要原因。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外资投资同比增长近九成。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波士顿咨询亚太数字中心、埃森哲全球研发中心等相继落地。
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而这,正是深圳制度设计的“进行时”。
在一些外国领导人眼中,深圳的制度设计值得借鉴。印度总理莫迪曾说,他要以深圳为榜样改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在聚集了大量外籍人士的深圳南山区蛇口街道,美国青年盖瑞创立的手机资讯服务“蛇口日报”,成为当地人社群沟通和社区自治的好帮手。
2019年11月21日拍摄的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建设民主法治环境、现代城市文明,年轻的深圳在进行崭新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