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嫦娥”,开启探月新篇章
2010年10月,嫦娥一号任务后的第三年,中国将嫦娥二号送入了奔月轨道。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备份即候补,“你不行的时候我才上。”
事实上,嫦娥二号的飞行,意义重大。它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刷新了我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纪录。更难能可贵的是,嫦娥二号代表中国首次造访地月拉格朗日2点,为8年后另外一颗“嫦娥”备份星实现“世界第一”打下了基础。
身为“备份”的滋味不怎么舒服,还差点连“命”都没了。
一天,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叶培建不等会议结束,就匆忙乘飞机赶回北京,落地后直奔中关村南大街31号院。在这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叶培建情绪激动,一进门就直白地对着领导大声说:“你们就不应该同意开这个会,这是想否掉嫦娥二号发射这个事情!”
当初嫦娥一号开始研制时,嫦娥二号作为备份星同时诞生。手心手背都是肉,身为总设计师的叶培建自然舍不得。但这次匆忙赶回,叶培建并非意气用事,平复心情后,他开始讲述嫦娥二号的工程意义。
听了叶培建的发言后,在场的领导心里有了底,当即表态:“我们这个会不是讨论要不要发射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发射得更好、用得更好的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嫦娥二号的卓越表现。
嫦娥三号也有一个备份,就是嫦娥四号。有了嫦娥二号的经验,不发射嫦娥四号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但把嫦娥四号发到哪里,又成为了争论焦点。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求稳,将它发射到月球正面;另外一部分人则主张发射到月球背面,不做重复的事,认为月球背面有更大的探测价值。一番争论后,富有探索精神的航天人选择了更加冒险的方案。
2018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被发射升空,一番长途跋涉后,它到达了月球背面一侧的地月拉格朗日2点。在这里,它为即将降落在月背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架起了一座通信桥梁。
1969年,阿波罗十一号进行人类首次载人登月。在没有信号的月球背面,飞船有48分钟与地面指挥中心彻底失联——这被称为人类诞生以来最孤独的48分钟。如今,“鹊桥”解救了孤独。
半年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稳稳地落在了月球背部。它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次任务值得世界铭记:人类实现了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如果从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立项算起,中国探月已经走过15年历程。
今天,中国探月的故事依然在继续。5年前,我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探路先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任务成功实施,验证了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再入关键技术。而今,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已经箭在弦上。

▲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舱着陆
15年里,中国探月循序渐进——前一代“嫦娥”为后一代“嫦娥”蓄力,前一代探月人为后一代探月人架桥。就像孙泽洲所言:成为一棵大树,给队友依靠,让后人乘凉。
“嫦娥奔月”神话背后
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月亮的美好想象
“嫦娥”奔月工程背后
是无数航天人魂牵梦绕的探月之梦
月宫的门
还会被中国人无数次叩响
太空的路
我们也将顺着月球越走越远
征程永不止步
致敬央企探月人!
相关链接:
中国民航局:停止受理8大航空客运加班、包机等申请
27年攻坚克难 中国载人航天阔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打造航天科普体验 中国邮政太空邮局邮筒落户未来世界
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
中国航天科工亮相德国汉诺威工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