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焰:赤子情怀至真至纯
“穿着五块钱的背心,
干着上亿元的大事”
2014年,激光陀螺创新团队走入公众视野。电视里,高伯龙院士那几秒钟的镜头,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穿着白背心,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两根弯曲的手指慢慢敲击着键盘……
有网友评论:“高伯龙院士穿着五块钱的背心,干着上亿元的大事。”也有网友说:“这是真正的伟大。”

△高伯龙生前穿戴的衣物。陈思 摄
如今,高伯龙院士去世两年了。但校园里那个佝偻的背影,永远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夏天,永远都是一身老式作训服,一双黄胶底解放鞋;冬天,不是一件军大衣,就是一件灰色羽绒服。
后来高伯龙的学生张文才知道,这件灰色的羽绒服,导师已经穿了30多年。张文听他总这样说:“穿习惯了,再买新的浪费钱,浪费时间。”
学生江文杰至今记得,1993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鉴定出现问题时,高伯龙跟他说的一番话:“我花了20年时间,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 当时,导师前所未有的沉痛语气让他深受震动。
多年后,早已是院士的高伯龙,在给中学毕业纪念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唯一能安慰的是,没有做过亏心事,到底还干了一些事,对人民和社会能作交代,虽然还很不够。”
在外人眼中,高伯龙院士好像生活在真空里。但在子女眼中,这个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头,却是位骨子里浪漫的父亲。
高伯龙的女儿至今记得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刚回家,就听见电视里男主角跟女主角说了一句‘我爱你’。没想到,我爸一扭头对着我妈也说了一句‘我爱你’。”
高伯龙住院期间,爱人为了陪护也住到医院。女儿常常看着父母用纸笔交流出神。她觉得,看到父母,就看到了爱的模样。
《高伯龙传》中,高伯龙的挚友萧枝葵曾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
“孩子生病的时候,他常常是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来医院找我看病。他很爱孩子,对孩子管教也很严……他鼓励孩子好好读书,不过多干涉,也没有什么具体辅导,就是跟孩子聊聊天,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立。”
张文的脑海里一直记着这样一幅场景——
高伯龙住院以后,他的同班同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夫妇到长沙来探望他。病房里,两人聊起往事,竟一起唱起了当年的歌。唱完之后,杨士莪说:“可惜了,差一把手风琴。”高伯龙接着说:“可不是,还少一把口琴呢!”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坐在一旁的张文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她“从没想到教授还有这样一面”。如今,再次想起这幅珍贵的画面,张文又有了新的体会:“他们其实和年轻时的我们一样,爱唱爱笑。说不定,他们年轻时,比现在的我们还要潮呢!”
清晨,走在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一张张青春面孔与我们擦肩而过。阳光下,年轻一代的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憧憬,一如48年前的高伯龙。
入夜,激光陀螺实验楼里,一盏盏灯亮了起来。灯光下,张文和同事们聚精会神地忙碌着,一如48年前的高伯龙……
一束光可以照多远?一束光可以传递多久?答案,或许就在清晨阳光下的一张张青春面孔里,就在入夜后实验室亮起的一盏盏灯光里……
图片由国防科技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