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估算上百万颗恒星年龄 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族群
赵刚研究员介绍,利用LAMOST取得的大数据样本,科学家在恒星物理方面,也获得一批新成果,包括精确估算上百万颗恒星的年龄,使具有精确年龄的恒星样本增加了一千倍,为银河系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测量近6000颗类太阳恒星的磁活动指数,发现太阳具有与超级耀斑恒星相当的磁活动水平,证实太阳有爆发超级耀斑的可能。
同时,首次测量了近700颗系外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发现约八成的行星轨道都如同太阳系的近圆形轨道,表明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热木星和热海星示意图(国家天文台供图)
记者了解到,科研人员利用LAMOST数据还发现了一类新的太阳系外行星族群——热海星,它们与热木星有几个相同的标志特征,这一发现为揭开热木星和其它短周期行星起源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和崭新的研究方向。
发现万余颗贫金属星 构建目前世界最大的宇宙化石样本
年老的贫金属星就像宇宙“化石”一样记录了宇宙化学演化的最初历史,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第一代恒星和早期宇宙本质的“恒星考古”。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海宁介绍说,在LAMOST光谱中已发现了万余颗金属含量低于太阳百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贫金属星,构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适合现有大望远镜跟踪观测的宇宙化石样本。同时,发现了一批极其稀有的、锂元素丰度超过正常值上百倍的小质量贫金属星,对其结构和演化提供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白矮星是绝大多数恒星最终演化的产物,它是一种大小如地球,质量却如太阳一般的奇特天体。利用LAMOST“光谱工厂”的优势,科学家发现了大量不同种类的白矮星,LAMOST也由此被誉为“白矮星猎手”。在LAMOST近千万光谱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五颗超高速星。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已证认的超高速星仅有20余颗,这些超高速星为深入研究速度很高,最终能够脱离银河系引力束缚,“逃离”银河系的恒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
此外,据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研究员介绍,在LAMOST光谱中,科学家已发现了1.2万余颗类星体,他们的平均红移为1.5,最高红移为5。类星体是银河系外发光巨大的遥远天体,其能源来自于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所吸积周围物质释放的巨大引力能,是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针。此次发现的这些类星体将对大样本类星体的统计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银河系下的LAMOST (国家天文台供图)
LAMOST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它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在银河系大规模光谱巡天方面,LAMOST首次实现了天区覆盖、巡天体积、采样密度及统计完备性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大型天文基础数据的空白,为开展银河系特别是银盘的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
相关链接:
新研究说银河系等所有星系都是十亿年转一圈科普:银河系中央并非恒星“养老院”
银河系外恒星运动参数首次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