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海口美舍河故事:不远不近在七里 千古流芳仙人峒

2017-11-30 10:42

  仙人峒上的“石室仙踪”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城南名胜常聚官宦文人

  有关仙人峒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流传着不少,各种版本也不一。据史料记载,仙人峒一代是明代官宦们的休闲度假的胜地。即便是现在看来,仙人峒独特的地理位置也确实有着“休闲胜地”的资本。

  根据记载,仙人峒前有瀛惠庵、温泉水井、紫霞洞、小瀑布、会心亭、赏芳亭和100多亩的道博龙湖等景点,是明清时期琼北名胜,是道台、镇台、县衙官员春游度假的首选地点。对仙人峒颇有研究的海口市水务集团副书记邓新兵介绍,仙人峒所在的府城是琼州的首府,从仙人峒出发,走到哪儿都是不远不近刚刚好的距离,所以那些在州府里办完了公事的达官显贵和饮宴郊游的文人墨客常聚于此,仙人峒也因此逐渐成为城南名胜。还有说法提到,在宋朝,道教南宗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白玉蟾曾经来仙人峒修炼,然后北上仙游,此外,历史上也曾有不少道士来此修炼。

  迈瀛村旧村址位于现今的凤翔社区居委会办公楼附近,距离仙人峒还有一定的距离。1969年,迈瀛村村民李才曾最先从旧村搬出来,在距离仙人峒约25米的地方建起一间瓦房。第二年,李列山的母亲薛妚源也随即搬出来,在距仙人峒约10米的地方建起一间瓦房。这里就成了李列山的家,时至今日,李列山仍然居住距离在仙人峒仅十米远的民宅中。在李列山的童年记忆里,仙人峒是儿时游玩的一大宝地。

  1978年前后,有两名外地人来仙人峒上面凿洞,准备打掉仙人峒,开采石头去卖。居住在距离仙人峒不远的薛妚源和李才曾因为担心炮石打坏自家房屋,便上前阻止他们打石毁洞,把他们轰走,仙人峒最终得以保存下来。后来,人们便听说这两个原本计划采石的人不久便被石头压死了。

  李列山还介绍了发生在仙人峒的其他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几年,迈瀛村地下党员李人煊白天藏在仙人峒里,晚上出来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帮助村民学文化。李人煊的妻子被国民党抓去电麻、拷打,为了保全丈夫的安全,面对严刑,她始终守口如瓶,没有供出丈夫藏身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李人煊才从洞里出来,后任海口橡胶厂厂长等职务。

  1960年台湾当局叫嚣要反攻大陆,为预防台湾飞机来轰炸,村干部派人清理仙人峒,从洞里清理出瓦罐、瓦缸和碗等,还有一块痕迹古旧的石斧,当时,村民缺乏文物意识,把罐、缸、碗全部打碎,只有一位社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石斧捡回家中存放,后来由于搬家,石斧已丢失。

  岁月蹉跎,经过了千百年风雨的仙人峒早已不复当年盛况,除了边上的道博龙湖,其他景点都已自然损毁,或被人为破坏。

相关链接:
美舍河的诗词记忆
港澳旅行商及媒体代表参观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海口龙华“环境保护,我承诺!”志愿活动走进美舍河湿地公园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梁冰] [编辑:陈晓丹]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