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
五彩开光杂宝花卉纹罐。
海口网1月15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小萍摄影报道)大约300多年前,一支满载清代景德镇民窑精制瓷器的船队,向东南亚起帆远航,行至福建福州时不幸触礁沉没。如今,这艘古船“穿越时空”驶入海口,带来了在海底沉睡300年的宝藏。
记者昨天(14日)获悉,由福州市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将于1月16日开展,届时100件出水瓷器将会重现一段不为许多人知晓的历史,让人们一睹这艘永远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遗珍”芳容,寻觅它饱经磨难又传奇的故事。
100件出水瓷器首现海口
走进海口市博物馆二楼展厅,一股海洋的气息扑面而来。海蓝色背景,让人仿佛走进了一艘巨大的古代沉船。
纹饰精美的清康熙青花八开光杂宝花卉纹盘、釉色莹润的清康熙青花山水纹杯……一件件色泽优雅、造型优美的“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令记者赞叹不已。展品中,一件名为“清康熙青花黄釉葫芦瓶”十分引人注意。此瓶器型精美秀巧,整个器型呈五节双葫芦形,下层是青釉、黄釉,上层是青花釉,既别出心裁又浑然天成,可谓匠心独运。
据介绍,“碗礁一号”沉船遗址于2005年6月发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历时三个多月,完成沉船遗址及周边范围水下发掘清理工作,共发掘出水文物17000余件。福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主要以瓷器为主,涵盖了将军罐、大盘、花觚、尊、香炉、碗、深腹杯器盖、粉盒、笔筒等器型,纹样和图案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山水楼台、草木花卉、珍禽瑞兽、人物故事、吉祥文字等,“此次展出的100件瓷器是从沉船出水瓷器中遴选出的代表作品,多数为青花瓷器,少量青花釉里红器、五彩器、单色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