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城市规划师、城市管理人员和大学教授,11月16日-18日相聚在青岛,共同探讨“城市时代,协同规划”的主题,围绕城镇化、城市规划及其他规划的协同、乡村发展、城市规划信息化等重大话题,在一天的全体大会和17个专题会议、10个自由论坛、2个高端论坛、3特别论坛、3个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规划师们呼吁,在我国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的今天,城市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区域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社会管理的方式会不断调整,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与会代表指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亟待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对话和协同努力,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城乡规划工作各方面的一致,将有助于解决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实现农业社会向城市时代的跨越。
据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秘书长石楠介绍,1958年,全国的规划师曾经聚集在青岛,由当时的建筑工程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岛会议”,时任建工部部长刘秀峰在会议总结时谈了十个方面的内容,提出逐步建立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要大中小城市相结合,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在适用、经济的基础上注意美观,并且特别强调了县镇规划和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强调了为乡村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摸透当地情况和农民生活习惯。今天,全国的年会又一次回到青岛,重温当年的会议文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国的规划师们发出倡议,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领域的改革,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加会议的来自住建部、各省(自治区)住建厅、各地规划局和规划院的总工们在会议上指出,我们正遇到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矛盾:城市快速扩张对城乡资源和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城市和农村以往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乡居民的需求更加复杂多样;局部的利益追求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城乡面貌丧失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规划专家们表达了对各地层出不穷的挑战规划权威性挑战的行为的严重不满,他们为建设结果偏离规划的初衷而感到遗憾,为规划科学性遭到蔑视而感到愤懑,为低质量的规划设计在技术市场上鱼目混珠而感到无奈。呼吁城市和乡村发展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以人为本;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维护公共利益;要讲真话,讲实话,反对伪科学,反对形式主义;要顺应绿色发展的大势,倡导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模式,推进我国城乡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