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巷路排水工在排水
汛期一至,内涝则如影随形。从几年前的北京“看海”,到几天前的余姚内涝。逢暴雨必涝已成为许多城市雨季的一道“魔咒”,海口也不例外。
今年以来,海口市政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易积水路段就有20个。每当下雨,海口排水管理所的223名干部职工便开始分赴各个积水路段。该所副所长黎军说:“我们跟着雨跑。到积水路段,水在人在,水退人退。”虽然如此,可积水问题始终难以解决。造成海口城区积水内涝的主因是什么?作为滨海城市,海口的治涝面临着何种难题?记者从20个易积水路段中挑出两例“病号”:义龙西路片区和板桥路片区。力图从这两个典型的积水区域中寻找解决内涝的答案。
病例一:义龙西路片区
主述病史:义龙西路位于南大立交桥右侧,紧靠龙昆沟,近年来饱受积水困扰
病理分析:A、海水倒灌挡住积水的去路
据了解,海潮的“顶托”是造成义龙西路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义龙西路的雨水最终汇集起来都将通过地下管网排入龙昆沟,再由龙昆沟进入大海。
每逢台风暴雨天气,受海水潮位上涨的影响,龙昆沟的水位也随之上涨。当潮位超过2.6米的时候,海水倒灌进入龙昆沟,紧靠义龙西路附近的盐灶路,由于地势较低,便会出现积水。积水路段在八灶路到安民小区之间。这个时候,义龙西路的水也就很难排出去了。
龙昆沟水位上涨,“顶托”住义龙西路排水口尾端防止外水倒灌的逆止阀“拍门”,阀门关闭了,里面的水也就无法排出去。最终,这些积水不断汇集、增多,由于没有排泄口,就涌出地面形成地面积水。简单地说就是海水倒灌挡住了义龙西路积水的去路。
B、管网老化标准低常消化不良
义龙西路片区属于老城区,建设年代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年龄大了,身体也有些老化。
义龙西路地下排水管网没有雨污分流,正常情况下,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通过埋在路边的地下管网一直往龙昆沟的方向走,快到入口的时候转向龙昆沟下方一条箱型污水沟,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由于设计标准低,再加上义龙西路一带居住人口的增加,即使在平时,沟里的水都处于“半充满状态”,这条老旧管网显得非常“疲惫”。
如此状态下,碰到大雨、暴雨,大量雨水同时汇进管道,如何消化得了?这些多出来的水无法通过箱型污水沟排出。

类似“病号”:华海路、金龙路、龙华路丁字路口处,龙昆南路面前坡段
龙昆沟附近区域受海水顶托影响导致积水现象明显,而且影响区域甚大。
在一张完整的海口市地图上,海口市排水管理所副所长黎军大概圈出了龙昆沟影响的范围。这个范围,西边从世贸北路一直沿着海垦路往南到达金盘附近;南边则到了头铺村附近,一直到凤翔路;东边则从博爱南路一直往南经五指山路,沿中山路穿过府城。这个区域大概占到了整个海口市主城区的三分之二!里面的主要沟渠包括道客沟、金牛岭人工湖及滨廉沟、西崩潭、连接东西湖的大同沟等。而龙昆沟,是这片区域的一个重要“出水口”。每逢台风、暴雨天气,龙昆沟潮位上涨,便会出现潮水顶托现象。外加该区域主要为老城区,管道标准过低,由此形成的积水路段也就十分多。
此外,美舍河、海甸岛五西路明渠、南渡江沿岸,也会都受到潮水顶托影响,进而造成排水不畅。
药方:
1、在龙昆沟入海口处兴建强排泵站,碰到下雨的时候,即可关闭闸门开启泵站,一面挡住海水倒灌,一面迅速排干龙昆沟内多余雨水,防止积水。
2、改善城区地下管网,通过及时的清理、维护,实现地下管网的顺畅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