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鸣
大海边的神
除了感性认知和艺术表现,现实中海南渔家女的风韵、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如何?
“海南渔家女是值得琢磨的!”王志刚说,渔家女的神采、脸部气质和细节神情,可以从她们的眼睛、服饰和生活场景中捕捉到,她们身上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又不乏受现代城市文明熏陶所展示的时尚、俊俏和特有的优雅与风韵,有着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美,可以说有人文的厚重感,也有时代之美。
黄一鸣说,海南环岛多数市县都有成群渔家女,她们勤劳勇敢,独占鳌头,特别是西部儋州,不论年龄大小,一律都被人们称作“渔婆”。渔婆们受传统观念影响,不能随船出海,负责岸上和家里所有的工作,那磨满老茧的手持着一条光可鉴人的木棒扁担,有点像重庆的棒棒军,那年仅三四十岁的女人,脸上却已布满深深的皱纹,脸部轮廓有如男人般刚毅,“这里的女人很勤劳,但也很无奈!”
石怀逊认为,对渔家女不能单纯地去看她们本身的外形之美,渔家女鲜有长裙,也几乎没用过口红、香水和高跟鞋,更不习惯小鸟般依偎男人,她们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从从容容支撑着家。她们海边劳动的身影可看作伫立的雕塑,从某种程度来说,她们就是出海男人心中的另一个灯塔,是心中的神明,是返航的方向和理由,是岸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