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政府出钱试点托管 海口农村敬老院请“贴心管家”

2012-12-10 17:12

  政府角色

  政府退出直接管理,变为监督民营养老机构的管理,但服务需要不断加强

  今年81岁的陈月花老人是三江镇茄南村人,她一辈子在乡下,自小到大看的都是琼剧。三江镇紧挨被称为海南琼剧文化镇的大致坡镇,村民多是琼剧谜。

  副镇长王标说:“每年1月到5月,是琼剧演出的旺季。一台琼剧要五六千元。春节前后是黄金时期,价钱翻倍。要是有名角,一台琼剧要2万元。”

  今年春节后,陈月花对李海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看不到琼剧。”这个时候,她在村里就能看到琼剧了。

  李海无法满足她看琼剧的愿望,说:“阿婆看电影好吗?”

  陈月花说:“看电影也好啊。”

  接着李海从114查电话号码,打电话找到省里一家电影公司,问能否到敬老院来放映电影?对方答复:没有电影下乡的业务。

  今年4月16日,陈月花老人过世,在海南的农村夜晚琼剧唱得正热闹的时候。

  王标说:“敬老院托管后,政府没有购买文化服务。”他想争取一下,明年能否在敬老院演一台琼剧。

  77岁的林明荣是闲不住的人,腿脚利索,没有别的爱好,就想干农活。他在楼房的一侧空地种地瓜、青菜,地瓜叶隔一个星期能摘一次。但他早上刚把菜地收拾得干干净净,下午楼上就有人扔下烟头、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今年5月,他让菜地荒了,不种了。但他又实在闲不住,最近新开一小块菜地。

  12月1日,记者看到巴掌大的地瓜苗长得旺。林明荣笑着对记者说:“不种菜,没事干。”

  “农村老人爱劳动,但政府没有给他们安排劳动的场地。”李海说。

  王标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没有什么文化,想做农活动一动,最少要给他们划2亩地种菜。”

  “老人种菜还能给自己带来实惠,不打农药,吃了安全。能补贴伙食。”说起老人的伙食费,李海就感到头疼。

  2010年底签订托管合同时,每个老人每天的伙食费7元,这两年物价涨了,还是一天伙食费7元不变。李海说:“要买菜、买肉、买米、买油,7元哪够?”今年2月份,老人的伙食费就超支506元。

  残疾人吴乾兴在三江镇敬老院最年轻,今年45岁,中学毕业,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他负责买菜,72岁的吴多麟跟着监督买菜。12月1日,买上海青18斤,45元;小包白10斤,25元;带皮的猪肉9斤,90元;车费3元。院长李萍说:“菜重拿不动,坐三轮车回来。”

  餐厅门口有个小黑板,吴多麟一回来,就用粉笔把买菜账目写上小黑板。“我继母不让我读书,我在社会上学的。”他很看重自己负责的公布账目之事。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何春老师的志愿者团队,2011年3月27日来时,带来30斤面条,50斤米,腐竹、粉丝等。今年9月23日,天来泉基金赞助大米250斤,面条5箱,食用油5桶,500元的水果。重阳节美兰区领导给5000元慰问金,说给老人改善伙食。志愿者的捐赠和政府的慰问金略微减轻老人伙食费紧张的压力。李海说:“依靠志愿者的捐赠不是长久之计。政府要提高伙食费标准。”

  “三江镇敬老院偏僻,有空房,但自费老人很少来。”李海说托管敬老院很难赚钱。今年有自费老人4个,利润率为8%至10%,盈利大约1.5万元至2万元。“我是采取与海口椰岛之家老人公寓资源共享方式,减少成本。否则,就赚不到钱。民营养老机构若赚不到钱,托管模式也很难维持。”他认为政府要适当提高管理经费。

  12月3日,已调任美兰区残联理事长的陈基泌对记者说:“政府的角色变了,由直接管理敬老院,变为对民营养老机构能力的评估和管理的监督。”他认为,李海要打响品牌,才能吸引自费老人入住。“贴心管家”的人性化管理,可以做得更精、更深。

  敬老院的一些问题是“贴心管家”无法解决的。李海认为:“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服务。”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蒋成柳] [编辑:李昕昕]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