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一场表演下来累得动不了
陆宇高老人说:“盅盘舞起源于海南,流传于海口三江镇和文昌潭牛镇一带,与纪念冼夫人有关。以前,人们每年定期在潭牛镇那片宽阔的坡地闹军坡、纪念冼夫人。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开始,就有村民带自家养的鸡、芋头等物品来这里摆卖。闲来无事时,村民以盅、盘、筷敲打取乐,表演土地公土地婆双人舞、打钱舞、跳盅舞等,后来逐渐形成了盅盘舞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如今,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到十五,三江镇有7个村的村民到镇上巡游,各队有自己的戏班助威,加上观众围观,一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尤其是二月十二这天,场面最为壮观。其中三江镇苏寻三村委会的“布博佛”,就是以独特的盅盘舞助威,这个盅盘舞戏班就是由陆宇高老人带出来的。
陆宇高老人说,目前他培养的孩子主要是苏寻三小学的学生,不过,一些学生到府城或其他地方上学了,一时很难召集,再加上孩子们的学习任务重,没时间继续学习盅盘舞和参加表演。学习盅盘舞的最佳年龄为6到13岁,因为在表演中有很多武戏,需要翻滚。
如今,文昌局部地区、海口三江镇和大致坡镇一带的农村逢公期、喜事时,有人会请盅盘舞戏班表演,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到中旬开展纪念冼太夫人的活动时,也有人爱表演盅盘舞。在2006年海南岛欢乐节,陆宇高老人曾带着戏班参加了演丰镇的演出。陆宇高老人说,学习和掌握盅盘舞的人越来越少,盅盘舞戏班更是少得可怜。
每当戏班接到表演任务时,陆宇高老人虽已75岁,但还要亲自到场导演、指挥、协调演出,开演前还要念一通开场白。这开场白很有讲究,过去只是单纯的祝福,后来经过陆宇高老人的改进,添加了各种祝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一场表演下来,陆宇高老人累得都不想动了,他经常感到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