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夏天,稍一活动就容易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这是常见的暑天反应。但如果您长期被口干难忍、眼干如砂的症状困扰,甚至出现牙齿莫名片状脱落的情况,可千万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风湿病——“干燥综合征”发出的信号。
7月23日是“世界干燥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远离干燥困扰,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于7月23日9:00至10:30,在门急诊楼前举行“7.23世界干燥日——远离干燥、滋润生活”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诚邀广大患者及家属前来参与,现场有专业医生为您答疑解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以外分泌腺进行性损伤为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出现了“错误判断”,开始攻击泪腺、唾液腺等腺体,从而导致口眼干燥等症状,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
干燥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在于自身免疫攻击,淋巴细胞会浸润并破坏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使得这些腺体的分泌功能丧失。而诱发这种疾病的因素也有不少,和遗传(存在家族聚集性)、病毒感染(如EB病毒、丙肝病毒等)、性激素水平紊乱等都有关系。
从分型来看,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独立发病的,在患者中占多数;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是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口干:这是很常见的症状,患者在讲话时需要频频饮水,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必须搭配流质才能咽下去。
猖獗性龋齿:牙齿会慢慢变黑,接着出现小片脱落的情况,到最后可能只剩下残根。
腮腺炎:会出现间歇性的腮腺肿痛,如果腮腺持续肿大,就要警惕淋巴瘤的可能了。
舌部症状:舌头会有疼痛感,舌面可能会干裂,舌乳头也会出现萎缩。
眼部症状:眼睛干涩,有异物感,眼泪很少,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欲哭无泪”。
其他部位: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及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都可能受到影响。
2、系统损害的症状
除了局部表现,干燥综合征还可能带来系统损害,比如出现紫癜样皮疹、关节痛,还可能引发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肺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另外,患者患淋巴瘤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常人。
三、诊断:早识别防误诊
1、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口干:每天口干的情况持续3个月及以上,或者吃饼干等固体食物时需要用水送服。
眼干:每天眼干的情况持续3个月及以上,或者每天使用人工泪液3次及以上。
其他相关症状:有反复腮腺肿大、快速出现的龋齿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痛等情况。
2、相关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
专科检查:眼科需要做schirmer试验(用滤纸法测定泪液分泌量)、泪膜破碎试验、角膜荧光染色等检查;口腔科则要进行唾液流率、腮腺造影检查。
免疫学检查:通过抽血检查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冷球蛋白等。
唇腺活检: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唇腺活检来协助诊断。
脏器受累相关检查:如果怀疑脏器受到影响,可能需要做胸部CT、头颅MRI或脊髓MRI等检查。
鉴别诊断检查:如丙肝、艾滋病相关检查、免疫电泳、IgG等检查,用于和其他疾病区分。
四、治疗
1、缓解局部症状
要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首先要停止饮酒、吸烟,并且避免使用会引起口干的药物,比如阿托品。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这样能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的可能性。对于眼干的情况,可以用人工泪液滴眼来减轻角膜损伤,M3受体激动剂匹罗卡品是新一代改善口眼干的药物。口干的时候,可以小口多次饮水,也可以咀嚼无糖口香糖、话梅、山楂等,促进唾液分泌。
2、系统性治疗
如果出现了腺体外的表现,比如关节炎、肺间质改变、肝肾及神经系统改变等,患者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羟氯喹、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进行积极治疗。
五、生活指导
1、在饮食上,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碳酸饮料。
2、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和空气新鲜,做好保暖,避免感冒。
3、重视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细菌繁殖。选择软毛牙刷,早晚坚持刷牙,经常漱口,还要定期做口腔检查。
4、保护好眼睛,注意眼部清洁,不要用手揉眼睛。多做眼保健操,能增加眼部气血运行,保证眼部营养供应,促进泪液分泌,放松眼部肌肉。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看书、看手机屏幕和电视。平时可以戴防护镜,起到避光避风的作用。眼干的人可以使用人工泪液等滴眼液来缓解症状。
5、皮肤干燥的人要减少沐浴次数,适当降低洗澡温度,使用中性的沐浴品和润肤剂。皮肤有瘙痒、脱屑症状的人,要勤换衣裤和被褥。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不要熬夜,定时定量进餐。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多和病友沟通交流,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保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