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能够自理了,行走的时间也比刚出院那会长了,恢复得很好,真是太感谢贾主任了,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在近期的关节外科电话回访中,化脓性髋关节融合患者陈阿婆的姐姐激动地说道。
原来,68岁的陈阿婆终于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蜷缩人生——因幼时髋关节化脓未及时治疗,她的右腿关节早已僵化成“铁块”,无法正常行走、坐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家人带着她辗转求医。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阿婆了解到,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贾丙申主任团队,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于是3月初,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了贾主任门诊就诊。
入院完善检查后,医生发现陈阿婆的髋关节早已在脱位的情况下完全融合掉了,其整个髋关节结构严重异常,并且陈阿婆的体重基数大、心肺功能也很差,这意味着术中解剖位点非常难找。针对陈阿婆的病情,关节外科团队经过详细判断并多次沟通讨论病情后,为陈阿婆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规划,决定由贾主任等人为其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的前路髋关节置换。
术前检查
机器人辅助下的前路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对术者的操作技巧和手术经验要求极高,尤其是针对陈阿姨这样髋关节后脱位下融合的髋关节患者,术者将面临股骨颈截骨困难、髋臼显露受限等核心难题。
手术示意图
术中,由于陈阿婆的基础疾病影响,加之其长期不活动造成的骨质丢失大、骨质异常疏松、皮质十分坚硬等,让原本拟定好的机器人定位难以实施,通过各种方法的机器人定位都会存在较大误差。鉴于此,贾主任等人立即改用人工定位,并凭借丰富临床经验以及精准的微创操作,顺利完成截骨与假体位置安放。最终,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圆满成功。
陈阿婆DR检查报告结果
术后,考虑到陈阿婆病情的特殊性,关节外科团队没有立即让陈阿姨进行下地行走,而是对其髋关节进行了两个多礼拜的保护。目前,陈阿婆恢复良好,髋关节也从原来一动不动,屈膝30°的畸形状态,恢复到现在能够站立、行走,并实现日常生活问题的自理。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谢谢你们,没想到自己还能站起来,简直像梦幻一样,”陈阿婆感慨道。
术后检查
贾主任、焦医生等为陈阿婆进行关节锻炼
术后陈阿婆扶着助行器行走
此次机器人辅助下的前路髋关节置换的成功应用,不仅体现了我院关节外科在微创关节置换技术上的成熟,更展现了团队应对复杂病例的综合实力。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海南省关节类限制性技术培训基地、海南省数字疗法(骨科)试验中心,长期致力于复杂髋膝关节的诊疗与研究,在化脓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重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科室将继续深耕诊疗技术,为更多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与诊疗服务,助力健康海南和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