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季第4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更加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进入冬至节气,应该如何养生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提醒,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节,养生要身心同补。
1、起居调养
从养生学上来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建议冬至养生要身心同补。应注意以下事项:
1)冷水洗脸: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早上会选择用热水洗脸,事实上,清晨冷水洗脸不仅能让人变得清醒、精神振奋,还可以预防冬季外出冷空气侵袭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2)早睡晚起: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
3)温水刷牙:冬天刷牙最好用温水。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温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齿敏感。温水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太热的水也不好。
4)喝温开水:洗脸刷牙后喝一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
5)热水泡脚:睡前用41-45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方便时可用中药泡脚,这里有个药方,可以在水中放几片当归、红花、川断及金银花等,可以活血补肾,还可以防止冬天皮肤干燥、皲裂。
2、精神养生
冬至养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3.运动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3-4点钟)。
4.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冬至饮食要吃熟食热食,避免生冷食品。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可以采用煲汤炖制的方式,以便于消化吸收,合理摄入米、面等主食、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冬至之际,可根据体质的不同,进食滋补阴阳的膳食。冬至养生更要记着多喝点水
5.养生药膳——羊肉炖白萝卜
羊肉是温性食物,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能够补益气血、温中散寒;白萝卜则具有健胃消食、下气化痰的作用。将羊肉与白萝卜一起炖煮,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驱寒暖身。
食材:熟羊肉、白萝卜、葱、姜、香菜。
制作步骤:
1)炖好的羊肉手撕成块,白萝卜切条备用;
2)起油锅,爆香葱姜,下入萝卜条用大火翻炒1分钟;
3)添加羊肉翻炒均匀,添加没过的热水大火煮开;
4)转入砂锅,烧开后,添加料酒;
5)小火炖至萝卜软烂,添加适量盐、胡椒粉和味精调味,撒上香菜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补肾助阳、驱寒暖身、强筋健骨、促进消化、健脑益智、补肾壮阳、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