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生态 丰富研学“课堂”
海口的公园里不仅有美景,还有丰富的生态群,让市民感受鸟语花香、绿树如茵之余,还能在家门口探秘大自然。
日前,由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的湿地主题非遗剪纸活动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举行,20多组亲子家庭走进湿地观赏美景、认识湿地动植物,并剪出美人蕉、鱼、鸟等作品。“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家长陈女士说,活动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继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海口白沙门公园日益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学“课堂”。图为今年秋季开学前,近百组亲子家庭走进位于公园内的环保教育站参加公益活动。
在海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公园,将其当作“第二学堂”,学习湿地知识。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打捞水葫芦、为“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清理巢穴、观鸟等公益活动已经走向常态化;依托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优质的湿地资源,在潭丰洋火山湿地农庄开展湿地科普研学、露营、采摘等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在海口火山口公园,火山地质遗迹与热带植物交织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场景,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科普研学“课堂”,每年接待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10万人次。
“公园是公众学习自然知识的课堂。”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刘艳认为,让孩子走进湿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截至目前,海口在各大湿地公园附近已创建12所湿地学校,通过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将湿地保护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充分利用湿地日、植树节、观鸟节等节日和节点,引导各学校走进身边的公园开展特色活动和“开学第一课”,加强湿地自然文化宣传,让公园成为孩子们科普研学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