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自贸港 政务 旅文 教育 原创

海口网云科普 | 不碰不养不吃!防“蜗”有招

2024-06-08 22:20

近日,海口雨水勤出场

不少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在雨后的花圃和草地上

会成群出现一种

让人好奇的玩意儿

大蜗牛!

“这是蜗牛?还是螺?”

在自家小区内

大蜗牛

引起小朋友好奇围观

“个头有的还挺大,外壳有光泽,螺旋部像圆锥,壳面为黄色或深黄色,褐色花纹,爬过的地方还有粘液。”

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踩上去

见到这么大的蜗牛

总有人蠢蠢欲动

对此

小编想说

不可以

那么这些体型较大的蜗牛

究竟是什么品种?

对人体有没有害?

它对环境又会造成哪些影响?

对于非洲大蜗牛

海口网记者

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起来看看

↓↓↓

据报道,1931年,我国在厦门首次发现了非洲大蜗牛,由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中夹带传入。

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副研究员马光昌向海口网记者介绍,从防治角度来说,非洲大蜗牛可采取人工捕捉、统一收集的方式。在2000年左右,云南某地区曾出动人员2500人次,捕捉到43.8万头,有效地控制了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势头。其次是可用生石灰粉毒杀,在无农作物的沟、塘、垃圾堆及房前屋后,用生石灰粉撒施进行毒杀药剂防治。

此外,在有作物的地方,可用5%四聚乙醛颗粒剂信息素: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和薇甘菊为杀螺剂原料结合非洲大蜗牛诱食信息素,复配制成的诱杀剂(诱杀率31.76%)见效快、杀灭效果强,并且安全环保,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其实我们跟蜗牛也打了很多年交道,只要科学防范,就很安全。”马光昌提到,尽管非洲大蜗牛是外来有害物种,但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对其防治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全社会的参与。若大家不小心接触到非洲大蜗牛,无须恐慌,及时洗手即可。只要科学防范,可以有效减少潜在风险,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总之,看到“蜗”

莫慌慌

别贴贴

离“蜗”远一点!


[来源: 海口网] [作者:史子杨 羊科翰] [编辑:陈德文]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