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口厚植为民情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擘画民生图景共享幸福生活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四年来,海口坚守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年来,海口不断优化公交线网,进一步方便了市民游客出行。图为行驶在长堤路上的“荔枝巴士”公交。 记者 孙士杰 摄
俯瞰建设中的新高·理想城安居房项目。 记者 杨鹤 摄
航拍镜头下的苍西村新时代党建主题公园环境优雅、景色宜人。记者 康登淋 摄
优化公交线网、打通断头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中小学校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孩子们在校吃饱睡好;多个口袋公园“亮相”街头,提供更多绿色休憩空间……去年起,海口连续两年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项目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合“民意”。一项项民心工程相继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海口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了一份厚重且温暖的“民生答卷”,擘画出椰城大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图景。
系民心办实事 为幸福“加分”
马路平坦开阔,人行道宽敞平整,绿化带内植物生机盎然……6月3日上午,市民许韶晴驱车行驶在道客二路上,便捷的出行体验令她由衷赞叹:“以前每天上下班要从国兴大道绕路,经常遇上堵车。道客二路通车后,上下班路程缩短了,现在每天早上可以多睡10分钟,下班也能更早到家,幸福感‘蹭蹭’上涨。”
如今畅通的道客二路,曾经却是一条阻碍出行的断头路。近年来,海口把打通断头路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打通道客二路等一批断头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学生在教室内吃午餐。记者 康登淋 摄
北京儿童医院医学博士韩文文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为患者看诊。记者 孙士杰 实习生 秦玲莉 摄
2024年海口市“春风行动”暨海口经济圈系列招聘活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记者 苏弼坤 摄
实际上,广大群众在海口城市发展建设中看到的变化、得到的实惠,远不止断头路的打通——海口将改造易涝积水点、优化提升公交线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老旧人行道设施更新及修复、修建口袋公园等事项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城市在变化中实现品质持续提升,也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增色添彩。
“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会过来走走。平常接孩子放学时也会在这里等,有时太阳很晒或下雨,光音园刚好提供了遮阴避雨的地方。”6月2日晚,市民李俊和家人来到位于秀英区长德路的光音园散步,不少人正在这里休闲放松,园中传来阵阵笑声。“家附近有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公园,既为生活添了便捷,又增了美感。”李俊感慨道。
海口把扩权强区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改革带来的区级财力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权限增加,让区级有更多权限和能力去谋划实施打通断头路、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项目,办好更多民生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身边有新变化、得到真实惠,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安居助乐业 为民生“加码”
6月1日,位于秀英区海盛路南侧的新高·理想城安居房一期项目现场,9栋高层住宅楼外立面颇具现代化气息,室内工人正紧张施工,向既定目标发起冲刺。“一期首批800套房源计划7月初启动配售,二期9栋住宅楼预计7月底封顶。”项目经理韩松介绍。
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海口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安居房房源上市供应力度,一个又一个安居房项目由蓝图变成现实,一套又一套房源迎来新主人。
“今年我市计划配售3800余套安居房房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自2020年试点安居房建设以来,累计开工(筹集)安居房项目34个、房源3.49万套,累计启动配售工作的安居房项目11个、房源6911套,切实托起群众“安居梦”。
琼山区凤翔街道桂林社区居民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贷款政策。记者 苏弼坤 摄
海秀街道海口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配餐。记者 康登淋 摄
海口市秀英区海交路通车后,有效缓解了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记者 石中华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海口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服务保障、鼓励创新创业等举措,全力推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5月9日—21日,琼山区三门坡镇文岭村种植大户黎善良的火山荔枝园里,工人们一直忙着采摘荔枝,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荔枝在离开枝头后,迅速被运到村里的冷库存放。
这个能让荔枝及时得到保鲜的冷库,是黎善良借助创业担保贷款资金修建而成。“作为‘信用村’的村民,我们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无需反担保,手续非常简便。”黎善良告诉记者,“现在荔枝产业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解民忧纾民困 让生活“升温”
四年来,海口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接连出实招、办实事,以精细服务传递民生“温度”,提升百姓幸福“热度”。
“中午记得要认真吃饭,好好休息,下午才有精神听课。”6月3日一早,市民张玲将孩子送到海口市椰海学校后,细心叮嘱道。
张玲告诉记者,她家是双职工家庭,为了让孩子中午能吃饱睡好,以前每天要接送孩子四趟。“学校推行午餐午休服务后,这个烦恼得到了解决。现在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休息,我们很放心,也避免了中午奔波。”张玲说。
学生中午“接送难”“用餐难”问题曾经困扰着很多家长。去年,海口将为中小学校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列为市级民生实事推进,如今,海口已实现主城区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全覆盖,孩子们中午不出校门就能吃得好、睡得香。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的“就餐难”问题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近年来,海口持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6月3日11时许,龙华区金宇街道坡博西社区长者饭堂内飘出阵阵饭菜香味,不时有老人走进饭堂用餐。“这里的饭菜味道不错,荤素搭配也合理。”市民王玉珍今年76岁,是长者饭堂的“常客”,“政府和企业有补贴,每餐支付10元就能吃饱吃好,还能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饭堂举办的各种活动,生活更加‘有滋有味’。”王玉珍笑道。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海口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紧跟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步伐,更多亮眼暖心、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正一路铺展开来。
见证 乘风破浪四年间
金秀街居民宋玉玲:
断头路通了心也不堵了
我是海南农垦第一物资供销公司宿舍小区居民宋玉玲,今年63岁,一家三代人都住在这里。小区旁的金秀街曾经是一条断头路,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但20年来一直是附近居民心头的一条“堵心路”。
为何堵心?就拿我的情况来说,过去,我骑电动自行车去万绿园散步,或是带孙子去参加课外活动,要从海秀中路绕道侨中隧道,这一段路有四五个红绿灯,20多分钟才能到万绿园。
就在去年6月,金秀街断头路打通了,出了小区,从金秀街右转,可以直接经过金龙路前往万绿园,节省了约10分钟时间。对于那些不在这个片区上班的居民来说,节省的时间就更多了。
在原先断头路上还有一堵墙,只留了一个小门供人出入,因土地权属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拆掉。长期以来,这堵墙不仅影响了我们小区与相邻小区的联系,也给居民出行带来困扰。如今墙打掉了,路通了,大家心里都敞亮了。
我还记得,打通断头路前,在征求居民意见的时候,我考虑到旁边就是学校,便提出了设立安全标识等建议,没想到都被一一采纳了。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去年,我们小区还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楼梯间经过粉刷焕然一新,楼顶防水工作顺利完成,房屋不再漏水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从居住到出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的四年中,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从打通断头路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就业、养老、医疗等和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海口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推进,让我们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数说成就
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2020年
首批5380套安居型住房加快建设。“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全省最大的“菜篮子”批发市场投入运营。新建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个,实现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2023年
改造老旧小区222个,惠及2.9万户群众。34个安居房项目加快建设,配售房源6157套。建成24个便民生活圈,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菜篮子”考核排名全省第一,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满满当当、量足价稳。
公共服务扩容提质
2020年
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两个比例”目标任务。探索开展中小学校午餐午休及课后托管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学校教室空调全覆盖,惠及29万在校中小学生。市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市国际中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江东院区等开工建设。
2023年
启动扩大学位供给三年计划,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3所,新增公办学位6750个。主城区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全覆盖。入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省疾控中心异地新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竣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