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自贸港 政务 旅文 教育 原创

“睡醒腹部就不疼了” 海南省肿瘤医院实施“保胆取石”成功治疗结石患者

2024-05-21 10:57

原标题:海南省肿瘤医院实施“保胆取石”治疗

海口网5月21日消息(记者杨玲 通讯员陈琳)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在海南率先采用“子母胆道镜辅助下ERCP取石技术”,为一名复杂胆结石患者成功实现无痛“保胆取石”治疗。

“就是睡了一觉,醒来腹部就不疼了,医生说观察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日前,接受完“保胆取石”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夏先生,对手术及术后恢复表示“意想不到的顺利”。

image.png

赵心恺教授(中)实施手术。(海南省肿瘤医院供图)

腹痛误以为是胃病 “真凶”竟是胆结石

据夏先生介绍,半个多月前,身体就已出现腹胀、腹痛感,以为是胃疼,就没放心上。直到在一次工作途中,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腹部绞痛,才在同事的帮助下去往医院救治。

经相关检查发现,疼痛是由于胆管、胆囊内结石引发炎症所致,需尽快手术处理。

但胆道系统结构复杂、胆管内空间狭小,常规手术需切开胆管并切除胆囊,才能完整取石。

夏先生对“动刀”十分排斥,担心摘除胆囊后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也担忧手术创伤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为了“保胆”,夏先生及家人四处打听,了解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主任赵心恺教授团队有“不开刀”的“保胆取石”技术,便慕名前往求治。

“双镜”联合 实现“保胆取石”

据悉,赵心恺教授开展的“经口子母胆道镜辅助下ERCP取石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的胆道系统检查及治疗技术,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医院开展这项技术。

赵心恺教授介绍,该技术核心在于先进的子母胆道镜。子母胆道镜由“子镜”和“母镜”两个内镜组成。母镜为十二指肠镜,子镜是直径不足3毫米的极细光纤直视系统,借助ERCP技术(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子镜可经母镜孔道到达胆道系统,实现直视下观察、碎石、取石等系列操作。

术中,赵心恺教授及团队医护密切配合,将子母胆道镜经口腔顺利置入胆道系统,完整为夏先生取出胆管、胆囊内大大小小全部结石,并保留了胆囊。同时,放置了胆管扩张支架,预防胆结石复发。

术后当天,夏先生身体快速恢复,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新技术助力 患者更受益

赵心恺教授表示,胆管结石一直是业内十分棘手的疾病,过去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多,传统开放式手术创伤大、治疗周期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近年来推行的ERCP技术,由于内镜粗硬,不能直接进入胆道系统,导致医师无法通过成像系统了解胆道病变情况,只能通过造影技术确定结石的位置,再依靠经验进行盲取操作。不仅结石取不干净,还容易造成意外损伤。

赵心恺教授介绍,子母胆道镜与ERCP技术强强联合,为胆道疾病诊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让患者更加受益。一是操作更加精准,极纤细的胆道子镜系统突破了传统胆道检查的盲区,通过高清成像,帮助医师在直视下动态观察胆道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实现精准的碎石、取石等系列操作;二是手术更加安全,实现“零创伤”治疗,让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三是更加高效,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通常3到5天就能出院。

赵教授介绍,“子母胆道镜辅助下的ERCP取石手术”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

他还表示,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当身体持续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切勿盲目对待,最好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胆结石严重可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引起癌变。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杨玲 陈琳] [编辑:陈德文]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