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海口民间中医师持证上岗传承中医文化 百姓有“医靠”

2023-10-18 10:04

原标题:中医有专技 百姓有“医靠

海口民间中医师持证上岗传承中医文化

“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久坐,一直有脖颈酸痛的毛病,来刘医生这里做做推拿,感觉症状缓解了很多。”10月13日下午,市民张女士在琼山区的刘氏华医堂就诊后,对舒适有效的中医疗法赞赏有加。

正骨、推拿、针灸、贴膏药、拔火罐……在海口,不难见到各类提供中医服务的诊所或按摩馆,它们或隐藏于偏僻巷道,或坐落在喧闹街头。在需要治疗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时,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走进中医诊所,借助传统疗法祛病除痛。在这些诊所内,隐藏着不少资深中医师,他们凭借各自的专业技能,为患者缓解或治疗病痛。据统计,目前海口已有90余名通过“确有专长”考核的中医师。

各有所长 展现中医魅力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可以治病救人,亦可调养身体、养精活血。位于龙华区的朱荣琴诊所内,中医吴泓德以一手浮针专长为许多关节疼痛的患者缓解了病痛。“中医独特的疗法能够减轻病人疼痛,还避免了很多副作用。”吴泓德告诉记者,因为对中医感兴趣,他在2003年时专程到北京拜师学艺,习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侯国文的浮针技法。

在朱荣琴诊所,吴泓德使用浮针为患者治疗腰部疾病。记者 孙士杰 摄

记者看到,吴泓德所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分为针套、针体、针芯三部分,在患者腰间触摸按压寻找到淤血部位后,吴泓德将浮针插入腰间的皮下位置,手部微微波动针体,通过摇散的方式清除淤血,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快速缓解患者腰部的疼痛不适。“因为针芯是刺入皮下部位,所以患者不会感到疼痛,浮针的特点就在于疼痛较少、见效较快。”吴泓德说。

10月17日上午,秀英区育麟康中医诊所内,前来问诊的女性患者络绎不绝,从事中医药工作已40年的史学兵耐心地为患者解决痛经、产后不适等妇科问题。“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疏肝理气、扶正固本,推动气血平和,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谈起数十年来,通过专业技法为众多患者解决疑难杂症的经历,史学兵感到既欣慰又自豪。

育麟康中医诊所内,史学兵在书架前查阅相关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记者 孙士杰 摄

已有30年历史的刘氏华医堂中,等候着不少前来寻求正骨治疗的患者。“我们诊所的招牌就是从爷爷辈流传下来的正骨手法,用推拿手法治疗骨折、脱臼、伤筋等病症,属于中医骨伤科外治法。”诊所负责人刘可敬一边为一名腰间不适的患者进行推拿按摩,一边对他嘱咐着日常注意事项。“您这是姿势不当导致的问题,推拿完回去要记得多做挺腰的动作,改善局部腰椎弯曲情况。”根据患者情况,为其采取辨证的恢复方案,亦是中医的医人本心。

学习提升 掌握中医精髓

对于很多想要从事中医行业,却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想要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就要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据了解,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方式为专家现场评议,根据参加考核者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专长陈述、现场问答、诊法技能操作或外治技术操作、现场辨识相关中药、相关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安全等。

2019年,刘可敬成为海南首批民间中医资格证通过人员之一,并在2021年取得了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申领执业证书期间,海口市卫健部门一直‘手把手’地教我走流程,提醒我准备各种材料,让我顺利取得证书。”刘可敬说,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支持,让他看到未来的中医事业发展大有可为。

在刘可敬诊室内的书桌上,刮痧拔罐针灸指南、脊柱病因治疗学等多种类别的中医书籍整齐码放在一侧,从小时候跟着爷爷、伯父在村里行医,耳濡目染学习长辈的医术,到如今,学习是刘可敬从未落下的事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疾病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进步,才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中医服务。”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刘可敬主动参加中医学术交流会,积极报名参与相关课程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

记者了解到,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并不是考取一次便永久有效,中医(专长)医师需要参加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用药知识等方面,我们在行医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日后的考核中顺利通过。”在史学兵看来,40年的中医从业经历虽让他对很多病症的疗法烂熟于心,但仍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帮到患者。

守正创新 传承中医之道

“刘家父子志四方,仁士妙手济世忙。”在刘氏华医堂的墙面上,一首毛笔书写的小诗讲述着刘家三代传承中医文化的故事。“爷爷和伯父是当年的赤脚医生,看着他们凭借神奇的中医诊疗技艺破解疑难杂症,让我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和他们一样厉害的中医师。”刘可敬说道。

美兰区海甸岛一处静谧的小区内,李一翔中医诊所门庭若市。“现在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和信任感越来越高,经过多年来的口口相传和口碑效应,很多人身体不舒服都会专程来找我们的中医看病。”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诊所负责人李一翔已培养了很多爱好中医、志在从事中医行业的弟子,目前已有4名弟子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还有5名弟子参加了今年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在李一翔看来,中医重在辨证论治和基础理论,所以在对徒弟进行培训时,他会首先教授最基础的针灸手法,再配合理论知识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李一翔中医诊所,李一翔为弟子示范针灸技法。记者 孙士杰 摄

在李一翔的众多弟子中,梁化一有不少“粉丝”。梁化一退休前是一名国企职工,由于热爱中医,他几十年来一直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中医学,并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由于他经常开一副药就能治疗发烧等病症,所以很多患者都亲昵地称呼他为“梁一副”。

“只要愿意学、真正热爱中医,我都愿意将我的学识倾囊相授。”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医爱好者前来找李一翔拜师学艺。“未来我计划通过开设培训班等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中医师,将中医文化和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李一翔认真地说道。

海口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市将加强对中医(专长)医师的培训,为中医(专长)医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同时,促进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应管理机制,推动提升海口市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记者手记

传承中医文化需多方合力

记者 曾昭娴

炎热时节贴“三伏贴”、端午时节挂艾草与菖蒲……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中医技艺经历时间的检验仍经久不衰,上千年的积累更赋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如今,在面对重大应急卫生事件时,中医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医在治疗中更注重“人”的个性化,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在中医师眼中,每位患者都是独特的,治疗必须因势利导、因人而异。中医疗法因具有温和、细致等特点,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更具优势。

在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还需多方合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进程中焕发出新活力。

卫健部门应加大对中医行业的支持和帮扶,增加中医行业基础设施供给;教育部门应加强院校教育阶段的中医学教育,培养优质的中医专业人才;同时,医保部门应持续完善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进行管理。只有多部门共同发力,多举措培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才能有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彰显我国千年传承的中医文化。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曾昭娴] [编辑:王柳仪]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