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古树名木保护网 各部门联动
“保护好古树名木,既是维护生态安全,又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森林警察的职责所在。”福建省公安厅森警总队总队长许仁贵说。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轩表示,在上述两案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涉及从毁坏、非法采伐到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的各环节,如符合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构成要件,相关人员应承担刑事责任。
“在专项行动期间,各地住建部门结合日常巡查和补充调查中掌握的破坏城市古树名木情况,梳理分析其中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住建部门还采取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善视频监控设备、严格城市古树名木迁移审批、定期对城市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对衰弱的古树名木制定保护复壮措施等举措,切实提高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
2022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普查形成的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资源数据库基础上,适时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建立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专项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林草、住建部门深入开展线索摸排,紧盯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深入调研分析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盗伐等风险隐患,严密排查、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收购、加工、出售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三部门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明确任务分工,建立部门协作等多项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开展对破坏古树名木犯罪活动的打击整治。”这位负责人说。
古树名木扎根一方乡土,浸润漫漫时光,承载着记忆、守望与乡愁,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科研价值。破坏古树名木、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对于我们这个古老悠久、重视传承的民族,不仅法理难容,更是情理难容。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关部门应压实责任,不断健全完善古树名木管护工作机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胆敢以身试法者必然承担重罚,有效震慑潜在违法犯罪,更好地保护好古树名木,保护好这些为我们穿越时光、传递记忆的朋友。
(图片由公安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