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海口发布10宗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避免消费“踩坑”

2023-03-16 08:45

预付消费“步步当心”

消费者:在某连锁超市购买了2张价值一千元的购物卡,到店后无法使用,与商家协商不予处理。

提醒:在预付消费时要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稳定的商家,理性选择充值金额,以纸面合同、微信等方式留存合同内容,索取并保留消费凭证。发现经营情况异常时,可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举报;如果商家突然结业且无法联系,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部门报案。

购买海鲜谨防“调包”

消费者:花费1300元在某海鲜市场购买海鲜,商家涉嫌缺斤少两,且卖出的海鲜产品以次充好。

提醒:消费者挑选海鲜类产品时,首先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自行挑选海鲜,并在市场提供的公平秤过秤。若遇到商家调包产品或缺斤少两,要保留消费凭证等证据,及时联系商家维权。如发现经营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投诉举报。

食品消费注意保留凭证

消费者:在某月饼品牌商处购买到发霉的商品,要求商家退款,但商家表示只能更换指定款月饼,不予退款。

提醒:在购买月饼时,要查看月饼外观是否异样,也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包装上必须标注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成分等相关信息,一定要注意保留好购物凭证、商品实物等相关证据。

注意查看预制菜信息

消费者:某超市熟食区销售的白切鸡和豉油鸡,是加热后即可食用的预制菜,员工并未向消费者告知该情况,且部分熟食存在有效期标签到期后撕下,重新更换标签继续售卖的情况。

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虚假告知或隐瞒使用预制菜的真相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对预制菜的进货渠道管理,如实记录预制菜原料的相关信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遭遇缺斤少两要积极维权

消费者:在某商家购买了价格192元的牛肉干后发现重量不足,认为商家故意缺斤少两,要求退货。但商家态度强硬拒绝退货,要求消费者选购其他商品补差价。

提醒:购物时要查看商家使用的秤是否按规定进行检定,并现场称重,有条件的,要在公平秤或邻近商家的秤上进行复秤。如果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要保留好购物证据和商品实物等证据,积极维权。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刘晓婵] [编辑:李沛]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