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出组合拳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轻更稳
小小“菜篮子” 拎出“幸福味”
海口菜篮子信义龙湾“农光互补”蔬菜种植基地里,菜农正在采收小芥菜。记者 孙士杰 摄
曾几何时,“今天的菜会不会涨价?”“去哪里买菜更便宜?”是许多海口家庭每天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今,家门口的“菜篮子”门店,成为众多市民和家庭的优先选择。从第一家网点开门迎客以来,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不断布局末端网点,致力于将平价菜送到市民身边。近年来,市菜篮子产业集团还在生产、运输、储备、保供、稳价等方面不断发力,让“一元菜”“平价菜”“放心菜”走进了千家万户。
海口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更稳了。餐桌菜品越来越丰富,小小“菜篮子”承载着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月15日凌晨4时10分,江楠批发市场菜篮子网点配送区,工作人员将蔬菜搬运到指定地点等待装车。记者 孙士杰 摄
A
保数量保多样 6811亩基地保供蔬菜
11月15日清晨,阳光刚刚刺破云层,龙华区城西镇苍东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在薄雾中渐渐清晰,地里一片碧绿。
今年是菜农李增球和爱人卢芝红在基地工作的第5个年头,夫妻俩往往早早起床,一头扎进菜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李增球告诉记者,他的3亩菜地主要种植珍珠白和小白菜两种蔬菜。
苍东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作为海口近郊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种植面积约1000亩,目前正值叶菜采收旺季,日均可供应本地蔬菜5万斤以上。随着农业科技化不断发展,菜农们早已用上更绿色、更科学的种植技术。基地里的自动喷灌系统让菜农种起菜来越发“省时省力”,防虫网棚的安装则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蔬菜种植成本,也让老百姓吃起菜来更加安心。
11月15日凌晨4时30分,江楠批发市场菜篮子网点配送区,司机正在将蔬菜搬运上车,运往各网点。记者 孙士杰 摄
“菜篮子”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11月14日,走进位于琼山区甲子镇的海口菜篮子信义龙湾农光互补常年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大棚里,一株株魔芋正茂盛生长。魔芋喜温湿环境,原本不适宜在热带地区种植,但兼具灌溉、防风防雨、排涝、防虫、控温、监控等功能的光伏大棚,却成了魔芋生长的“温室”。“目前基地内试种植了100亩魔芋,如果试种成功,海口市民的餐桌上就能新增这道美味的食材了。”海口市菜篮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述明说道。
全力抓好“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是市菜篮子产业集团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截至目前,共建成6811亩蔬菜保供基地,建有433亩蔬菜大棚和200亩光伏大棚,总种植蔬菜面积4800多亩。”市菜篮子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落实省、市政府“15+N”种基本蔬菜的基础上,基地还种植了黑叶白、小芥菜、莲藕、水芹等市民需求量大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