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庭院经济激活海口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2-11-01 08:58

“宅家”发展 “院景”变为“钱景”

庭院经济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

方寸之地“做文章”,小庭院成“聚宝盆”。近年来,随着海口庭院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也改变了乡村面貌。

image.png

10月30日,龙华区龙泉镇美仁坡村委会遥逍村村民在自家小院内采摘金桔。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10月31日,走进龙泉镇美仁坡村村民陈爱英家,一道道竹篱笆把小菜园、小果园、养殖区隔开,小菜园里韭菜生机勃勃;小果园里金桔、柚子、菠萝蜜枝繁叶茂;养殖区的土鸡悠闲觅食,整个院子整洁别致、清新自然。

“市区有公园,看我这庭院的环境,可不比公园差吧?”86岁的陈爱英自豪地说。孩子在市区工作,平时她习惯早上起来先打扫庭院,此时正准备喂鸡,“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拿来售卖,最重要的是,有得忙活日子充实得很哩!”

和陈爱英一样,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村民郭泽义也是通过“宅家”发展,让“院景”变为“钱景”。

当天上午8点,郭泽义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庭院,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咯咯”声,他开始在鸡圈里忙碌起来,一只只长势良好的肉鸡正埋头吃着用米饭和细糠制成的饲料。说起自己通过庭院养殖肉鸡的过程,郭泽义十分感动。

郭泽义一家四口人,之前他和妻子在家务农,偶尔外出打零工,赚来的钱大多用于大女儿治病,日子过得很艰辛。2018年,他在定点帮扶单位、镇政府、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协助下开始养殖30只肉鸡,发展庭院经济。如今,他不仅通过养鸡实现了收入的节节攀升,还在庭院里种了花生,从去年至今,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销售农副产品收入两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海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花园、小养殖发展为主的农村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围绕“家”字做文章,将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

image.png

10月28日,琼山区旧州镇道美村,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植了龙眼树等经济型果树。 见习记者 杨 鹤 摄

夯实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10月28日下午,在琼山区旧州镇道美村委会雅黄村,沿着蜿蜒的村路来到村民黄广青家,远远就能看见他正站在庭院的菜田里灌溉菜苗。

“我们老两口在家没事,就把院子里的田地都利用起来了。”黄广青一边拖着细细的水管浇水一边说,因为自家庭院较大,所以他在院子里种植了上百棵龙眼树,每年7月左右龙眼成熟,就能有一笔进账。“今年龙眼收入了1万多元。”他开心地对记者说。

在精心养护龙眼树之余,闲不住的黄广青又把院子里其他空地翻整后种上了蔬菜。在蔬菜收获期,他和老伴挑着自家种植的蔬菜到附近集市售卖,一年下来能增收4000元以上。除了种植蔬菜,黄广青还在庭院的龙眼树下养殖了40余只鸡。

黄广青介绍,最近他还买来了一批荔枝树苗,打算在庭院里种植荔枝树,今后能实现荔枝、龙眼、蔬菜一同增收。“如今家里经济逐渐好转,我在村里盖了两层的新房,各种电器都配齐了。”黄广青笑着说。

旧州镇道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元斌介绍,该村以龙眼产业发展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种植了龙眼树等经济型果树,还有村民会充分利用自家土地种植蔬菜,养殖鸡、鸭等家禽,依托庭院种植养殖业实现增收。

漫步在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不时可见茂密的果树长出一颗颗诱人的果实,黄瓜藤蔓爬满庭院的篱笆墙……村民庭院里种植的蔬菜水果鲜嫩欲滴,形成一幕幕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致。

金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龚鑫淼介绍,过去村民的资源利用意识不强,导致不少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形成闲置用地,为此村“两委”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的新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禽畜养殖、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等庭院经济。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通过消费助农集市、线上线下宣传发动等形式,积极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庭院经济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马誉嘉 邝晓霞 陈丽园 陈钰婷 赵汶] [编辑:李沛]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